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似水流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似水流年
来自新浪网的图片
sì shuǐ liú nián

中文名称: 似水流年

曲目数量: 10

专辑歌手:李健

专辑语言:普通话

发行时间:2003年9月1日

音乐风格:流行

唱片公司:天津泰达音像

制作人:李健

产品销量: 12万

发行地区:中国大陆

《似水流年》 是2003年9月李健发行的个人专辑,由李健自己担任制作人,共收录了10首歌曲[1] 。 2010年,该专辑中的《传奇》荣获由中央电视台和MTV音乐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0年度CCTV-MTV音乐盛典“年度最受欢迎金曲”奖 [2]


创作背景

李健曾和卢庚戌创办了组合“水木年华”,后来卢庚戌执意将这支校园民谣组合蜕变成流行加摇滚的羽·泉模式,喜欢安静、诗意、唯美地做音乐的李健选择了离开。《似水流年》就是他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推出的第一张个人创作专辑。李健一手包办了所有作曲、编曲、制作工作。李健认为这张专辑不具备炒作的噱头,无法一下子尽人皆知,但不管听众从什么渠道一旦听到它,孤寂、惆怅或者其他什么,总有一种情绪会从中得到抚慰 。

专辑主打歌《似水流年》并不是李健对“水木情结”的怀念,而仅仅是因为他看了作家普鲁斯特的意识流作品《追忆似水年华》之后产生的灵感 [3] 。《传奇》是2002年的冬天,李健住在北京的一个寒冷四合院里看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觉得那个女人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男主角的生活中就是一个传奇。于是李健开始着手写下《传奇》的旋律。在编曲时,李健家里没有一把像样的吉他,只有一把特别破的琴,有一天中午他拿那个琴写了这首歌的前奏,他觉得跟这个歌儿特别的贴切,而且为歌曲本身的旋律增色了很多[4]。编曲完成之后李健将该曲交给左右去填词,把曲子给他时李健没给出任何提示,没提出任何要求。为这首歌填过词的不只左右一个人,但是他的词最终被李健采纳,成稿基本也没有改动 。

歌曲鉴赏

从这个带有时间感的名字和非弱智的“大头像”唱片封面就可以感觉出来,这不是一张试图走偶像路线的卡拉OK口水唱片,应该是一张用良心沉淀了经年往事与心灵历练的耐听之作。整张专辑听下来,一种关于时间的画面感就会渐渐铺陈在听众眼前,就像一列缓缓驶过的列车,沿途的风景让听众流连忘返,却又只能用声音记录下那些美丽而难忘的片断。没有声嘶力竭的狂乱,没有痛彻心扉的嘶喊,李健的歌中,始终弥散着一种温润的情怀。印象至深的两首歌是《远》和《八月照相馆》。同样都是情歌,同样都是表达对于过去爱恋的思念,却借助了不同的节奏,在中快板与中慢板的对比中,展现出生离与死别的不同。从李健包揽整张专辑所有的作曲、编曲、制作等工作来看,他更能在音乐上较为充分地实现自己的意图。专辑诗一样充满画面感的歌词、大量的复调结构与弦乐的运用,表明李健依然以一个诗意的岁月吟咏者姿态,清淡而又执拗地呈现着内心的美丽 [5] 。(时任《北京电视周刊》评论员王磊评)

专辑给人的感觉是两个字:清澈。该专辑中所有作曲和编曲都由李健一人完成,因此风格明显。其中《什刹海》

《八月照相馆》等很多歌曲有着小夜曲般的韵律,《今生今世遥不可及》里第一段结束时响起的大提琴很容易联想到马友友,《传奇》的曲调更是格外有创意,从“想你时你在天边……”那一句开始,旋律就呼地飞起来,意境无边无际,随之响起的笛子有些亢奋,而最终一切又转落到李健铺张的和声音色上,精彩至极。最值得记住的是《一辈子的十分钟》,和朴树的《白桦林》异曲同工,取材于前苏联电影,但词义从爱情变成了母亲对前线上爱子的眺望。此曲无论从词、曲、编曲到演唱,都远远超越了《白桦林》,尤其前两段,完全能将听众温柔地沉浸其中。该专辑的编曲上运用了大量的弦乐,甚至李健的嗓子也似是其中的一部分,丝丝绵绵柔柔软软一层层缠绕住听众,在深夜安静的屋里,会使听众顿生一种感觉:这种柔软我都见过。(北京电视台评论)

相关视频

张国荣翻唱梅艳芳的《似水流年》成了另一个经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