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设施(李田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体育设施》是中国当代作家李田顺的散文。
作品欣赏
体育设施
再大一点上小学了,就自己动手做冰刀,滑雪板,每当放学归来,小同学们就集聚在河面上,各行其是,狗皮帽子遮眼碍事,没有滑冰帽,就整个旧袜子腰绞一截用绳子扎住一头,戴在头上,向燕子掠水一样飞翔在河面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少年时代的贫穷,给了我自立的机会,几度春秋,静静的河水陪着我成长,造就了我刚毅的性格,深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只有进取才能自强不息,生命不止”……
六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艰苦火热的生活锻炼了我,逐渐成熟,年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闲暇之余,我常常去堤坝上做做,用脚拍打着水面,寻找着儿时的记忆,重温着童年的欢笑与快乐。
然而,好景不长,噩运来了,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追求金钱的利益尘嚣日长,在城西南小河边上建起了化肥厂,东南方建起了造纸厂,两厂的废气污水纷纷排放在了小河里,加之城北的钢铁厂,亚麻厂扩建污水也都排放在小河里,滚滚的污水向四条毒蛇吐着信子一样,带着难闻刺鼻气味扑面而来。清亮河水不见了,鸟儿飞了,鱼儿没了,两岸的花草枯萎了,稻田没法种了,岸边的松树、榆树、柳树等也无精打采,整日低垂着头。冬天图方便,无知的人们把整个街道上的雪和垃圾通通倾倒在河套里,美其名曰“省钱”。开春汛期到了,整个天空阴沉沉的,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塞满整个冰雪垃圾的河道还没来得及的溶化,上游的水也下来了,靠河边的柴火垛也随着水量的增大,忽忽悠悠的漂了下来,堵塞了整个河道,霎时,二中附近的小桥被冲垮了,水漫过堤坝冲上岸来,向着两边的街道漫淹,县里紧急动员各单位上堤抢险,人们冒雨手忙脚乱的赶装沙袋子,堆砌在河堤两岸,以防水情的扩大,下游的大桥危险了,从上边被水冲下来木头和柴草垃圾无法通过下面的桥洞,像墙一样严严实实的堵在整个桥前面,大桥颤抖着发出呜呜的响声,人们惊恐万状,情况万分危急,关键时刻,当地驻军赶到了,首长,县领导共产党员们率先冲了上去,指挥战士、工人们,用钢丝绳绑上大的木头和柴草扎成捆用拖拉机拽,人拉肩扛,几经周折,险情终于排除了,洪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人们喘着粗气,瘫坐在泥水里……
通过此次事件,人们认识到“天作孽尚可容,人作孽不可活”。县政府也几次召开会议,强调防洪救灾保护母亲河重要性,同时对两岸的居民堆放物,进了严格的管控……
洪灾过后,伴随而来的是满目疮痍,丢弃在河道上的死狗、死猫、死猪、小鸭、小鸡的尸体随处可见,瞪着双眼诉说着它们地不幸……野狗、乌鸦不时光顾这里,撕扯啃食着,肠肚暴露在外血肉模糊的尸体,臭气熏天,骸骨遍地,惨不忍睹,造孽啊!善良的人们不忍心它们暴露荒野,将其逐一掩埋,祈盼它们早日超生。恶劣的环境,无情的蚕食着小河健康躯体,无奈的河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伤心的,呜咽着奔向远方……
由于整条河被严重污染,臭气粉尘熏烤着人们。每当化肥厂氨气泄露,辛辣刺鼻,呛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工厂也只是拿出几个钱来赔偿,周围的人们不断上访告状,皆因是县里利税大户,由于资金紧张没办法,草草了事……
刺耳的引风机声依然昼夜不停轰鸣着,高大烟囱冒着滚滚黑烟,带出没有烧尽粉尘、煤灰随风四处飘荡着,方圆几里地居民饱受其害,屋顶田埂堤坝上落满灰尘,人们根本不敢开窗,有不严实的地方就用报纸打上糨糊糊起来,出门穿着白衬衣上街,出汗一塌,脖子上就像带了个黑项圈,下雨过后,污泥满地,人们上街都得穿靴子,小心翼翼,走得急点下身裤脚全湿,黑乎乎一片,污水和着粉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
虽然如此,傍晚了我还是会去河边走走,望着那瘦骨嶙峋河床,毫无生气浑浊的河水,默默地发呆,满目凄凉、满心的惆怅,思潮迭起,我的小河哪去了?您又在哪里?一种无形的痛憋在心底,无法释怀,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声狗叫,伴着昏暗的灯光,我慢移脚步轻轻地,轻轻地行走在茫茫的夜色里……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随着改革大潮不断推进,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二十一世纪初,造纸厂、化肥厂、亚麻厂等企业先后改制关停,害人的源头被彻底斩断,连根拔出,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个体户、有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多种体系与世并存,压在人民头上的雾霾逐渐被扫除,人们翘望已久的青天白日又回来了,鸟儿鱼儿回来了,小河两岸的花草树木也回归它们本来的面目,虽然不是那么透彻明亮,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了,希望还会远吗?
作者简介
李田顺,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