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占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占豪

何占豪(1933年8月29日),中国浙江諸暨人,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兼指揮、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歷任多屆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多次受聘任全國金唱片獎評委、金鐘獎古箏專業評委會主任[1]

何氏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始終探索著一條「外來形式民族化、民族音樂現代化」的路子。主要大型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合作)、交響詩《龍華塔》、絃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二胡協奏曲《別亦難》、《亂世情》、《英雄淚》、二胡與樂隊《莫愁女幻想曲》。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西楚霸王》、《孔雀東南飛》、箏與樂隊《雲山組曲》、箏樂詩《陸游與唐婉》。交響南音《陳三五娘》等。主要中小型作品有管弦樂《胡騰舞曲》、《伊黎河畔》、古箏獨奏《茉莉芬芳》、《姐妹歌》、歌曲《別亦難》等。

何自幼受祖母的影響,愛好越劇。1952年加入浙江省越劇團樂隊,開始學習二胡演奏。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专业。在校期间,何與丁芷諾俞麗拿等同學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希望創作一些受大眾歡迎而又富民族風格的小提琴作品。1959年,何與陳鋼合作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一举成名。何後來還改編過以琵琶古箏胡琴(二胡及高胡)、革胡及鋼琴的五重奏版本。除《梁祝》外,主要作品有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交響詩 《龍華塔》等。

何在音樂方面的成就卻以中國民族音樂創作較突出,作品包括二胡協奏曲《亂世情侶》、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等。

何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梁祝》问世一甲子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1960年,首届“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隆重推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交响乐民族化的成功实践,不但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里程碑,并且为世界小提琴著名曲目添加了中国元素[2]

2019年05月“今夕何夕——何占豪师生作品音乐会”在杭州举行,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携多位弟子为家乡观众演绎了师生音乐的美好传承。这也是浙江省庆祝《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问世60周年的专场活动。

“为什么会写《梁祝》?这大概是60年来别人问我以及我自己问自己最多的问题。”提到何占豪的作品,听众最熟悉的莫过于他与陈钢合作的《梁祝》。何占豪感慨地说:“是农民教我写的《梁祝》,是农民的子女写的。”[3]

何占豪回顾说,在《梁祝》协奏曲问世之前,他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已经开始了西洋乐器民族化的探索。之前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下乡,演奏的西洋音乐都引不起农民的兴趣。“这不是农民见识少,水平低,而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艺术。当时我们的支部书记刘品老师就告诉我们,小提琴要为人民服务,必须民族化。”

古筝协奏曲《英雄泪》88岁何占豪指挥首演

古筝协奏曲《英雄泪》,88岁何占豪指挥首演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何占豪从毛泽东诗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取材,通过刚柔并济的古筝,创作了古筝协奏曲《英雄泪》。

《蝶恋花·答李淑一》承载着一位伟人的百结柔肠,传递出一位终生奋斗的革命斗士为无数牺牲的英雄儿女留下的如雨血泪。据此而来的《英雄泪》是一首悼亡词,更是一曲忠魂颂。

2021年4月4日,古筝协奏曲《英雄泪》将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由古筝演奏家罗晶首发演奏,由88岁的何占豪亲自指挥首演[4]

視頻

(017)梁祝小提琴協奏曲「The Butterfly Lovers




20170828 音乐人生 何占豪
“梁祝”作曲者何占豪:耄耋之年仍心系“民族音乐现代化”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