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国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国钟
出生 (1933-05-05) 1933年5月5日(90歲)
广东南海
国籍 中国
民族
母校 清华大学
职业 科研教学工作者
研究领域 固体粒子流态化
石油重残油流态化焦化

何国钟( 1933年5月5日 - ) 生於廣東南海,物理化学家。

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

195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化工机械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 [1]

教育背景

人物生平

  • 1951年,毕业于广州培正中学
  • 1951年,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
  • 1953年经全国院系调整至北京石油学院石油机械系炼厂机械专业,1955年毕业。
  • 1955年,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 1960年,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1960-1995年,任研究题目组负责人。
  • 1978-1990年,任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 1979年,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 1979年以来曾在美国California大学Berkeley分校和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美国Iowa州立大学化学系,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化学系,美国LBL国家实验室,香港大学化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进行访问研究或讲学约六年。
  • 1980年,起为国际燃烧学会会员。
  • 1986年,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
  • 1990-1996年,任首届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1992-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1993-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 1995年,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库入选专家。
  • 1995-1999年,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 1996-2006年,任该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 1996-1999年,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
  • 2000-2007年,任大连市学术专著资助出版评审(科学著作奖励、科学论文奖励)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

  • 分子反应动力学。
  • 化学激光。
  • 火箭推进剂。

科研成果

  • 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小型固体粒子密相输送双流态化反应器系统,获1960年辽宁省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60年代从事固液和固体火箭推进剂燃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其成果"固液火箭推进剂配方及燃烧的研究"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学大会奖(集体奖),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和燃速调节实践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奖),"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7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千瓦级燃烧驱动连续波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其成果"燃烧驱动连续波HF(DF)强化学激光器"1979年获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二等奖。
  • 1978年开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曾先后四次(1986,1994,1999,2005)获中科院或辽宁省(科技进步或自然科学)一等奖,其中"分子束反应动态学与分子传能研究"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主要奖项

何国钟院士1981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分子反应动力学相关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21篇。已培养博士及硕士约四十名。

  • 1978年,获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学大会奖(集体奖,固液火箭推进剂配方及燃烧的研究)
  • 1979年,获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二等(燃烧驱动连续波HF(DF)强化学激光器奖)
  •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
  • 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分子束反应动态学与分子传能研究)
  • 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 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 1992年--,多次获大连市及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
  • 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代表论著

  1. 何国钟,冯浩,杨培青.用于固体复合推进剂燃速研究的“分解—扩散”微火焰模型.见:火箭发动机的燃烧与烧蚀会议论文汇编.大连: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66,241~253
  2. 何国钟,杨培青.用于固体与固液火箭推进剂燃速研究的多层火焰模型.见:火箭发动机的燃烧与烧蚀会议论文汇编.大连: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66,255~278[2]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