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何处难忘酒十首

何处难忘酒十首

作品名称:何处难忘酒十首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王令

何处难忘酒十首是北宋诗人王令的作品之一。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1]

目录

正文

一、

何处难忘酒,君臣草昧初。 谋臣偷贼胆,力士斡凶锄。 日月明将霁,乾坤害欲除。 此时无一盏,何以壮雄图。

二、

何处难忘酒,天心渴太平。 焚山急贤出,拔草恶奸生。 议尽刍荛口,歌回雅颂音。 此时无一盏,何以快舆情。

三、

何处难忘酒,登贤入用初。 一身兼禹稷,四海再唐虞。 去圣千年恨,明时一日舒。 此时无一盏,何以酹享衢。

四、

何处难忘酒,王朝四海中。 鱼鸢上下乐,羌狄朔南通。 万玉丛丹陛,千簪合辟雍。 此时无一盏,何以乐成功。

五、

何处难忘酒,君王宴豫年。 群谋安一统,无口议将然。 闲暇开元后,优游大业前。 此时无一盏,何以慰遗贤。

六、

何处难忘酒,王臣立荩方。 群邪终自直,万死不摧刚。 社鼠旁难塞,龙鳞逆易伤。 此时无一盏,何以洗忧肠。

七、

何处难忘酒,穷边壮士歌。 寒弓弯未试,秋剑拔新磨。 月落阴山暗,沙昏伏甲多。 此时无一盏,何以陷前戈。

八、

何处难忘酒,欃枪世不平。 孤儿未胜甲,孀母送为兵。 气绝心肝裂,号穷血泪横。 此时无一盏,何以活余生。

九、

何处难忘酒,穷才世不知。 出门无直道,开口碍当时。 白发无端速,青山不忍期。 此时无一盏,何以慰忧思。

十、

何处难忘酒,亡君复旧游。 黍离经故国,麦秀悼前羞。 远目何胜尽,行车逆自留。 此时无一盏,何以谢悠悠。[2]

作者生平

王令七八岁时进书塾读书。他常是白天与众学童一起嬉戏,晚上回家独自读书,有时通宵达旦而不眠。少年时代的王令,好助人,气盛放纵,对他人不义行为好当面指责而无所顾忌,众人都很敬服他。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十六岁的王令跟随叔祖父的长子越石来到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次年,王令即离开寄居十年的叔祖父而另立门户,接回了寡居而难以生存的姐姐及外甥。从此,王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与姐姐相依为命、孤贫流浪的家塾聚学生活。经济上失去了对叔祖父的依赖,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担子落在了年仅十七岁的王令身上。在瓜洲安家不久,王令便只身到山阳县某家塾当先生。第二年,又应邀去天长县一束姓的人家家塾聚学。在这里,王令一共度过了五个春秋。束氏,是王令一生中相交最深的知己之一,他给了孤苦的王令经济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安慰。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朝廷举行科举考试,二十一岁的王令不顾众人的劝说,决然放弃了进取功名的机会。在这以后几年间,王令从未参加科举考试。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途经高邮,王令投书并赠《南山之田》一诗与王安石以求见,开始了他与王安石的交往。王安石长王令十一岁,在这之前,早与王乙父子相熟,王令也早已敬佩他的人品和文章,王令曾在《与束伯仁手书》中云:“自扬雄以来,盖未有临川之学也。”王安石也十分看重王令的为人与才学。在回信中他赞王令“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足下之行,学为君子而方不已”。从此,两人书信往来频繁,成莫逆之交。经王安石的举荐,当时许多有声誉的文人学者开始与王令投赠唱和,王令的诗文得以传抄流通。

十八岁时在王安石的关心与努力下他终于娶亲成家。次年妻子有孕,这给王令孤寂贫困的生活带来了一点安慰与甜蜜。然而,此时他的脚气病越来越剧。疾病迫使他卧床难起,“足疾之余,心虚善忘,恍惚无聊”(《与王介甫书》)。嘉祐四年(1059)六月初二,年仅二十八岁的王令便在贫病交加之中离世而去。[3]

主要作品

著作有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