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何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行书何逊诗句
原图链结 图片来源artnet

何逊(480-520年),字仲言,梁时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南朝梁诗人。

生平简介

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志。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与他同时代诗人范云见到他的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之交”。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1]诗人范云见其试策,大加称赞。[2]沈约说读何逊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病逝在那里。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3]

著作

其诗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何逊的诗受"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 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何逊集》据《梁书·何逊传》说是他死后由同时人王僧孺所编定,共8卷。《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是7 卷。此书最晚到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2卷,有诗无文。 何逊除诗以外,还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他的《穷乌赋》似是残存的片段,并非全文。他的骈文中辞藻较好的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又并无显著的特色,远不如他的诗。 [4]

今存诗百馀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为名句,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5]。宋人黄伯思《东观馀论》有收录何逊集跋,称为春明宋氏本。《玉台新咏》载有何逊《学青青河边草》一首。[6]


诗词

《临行与故游夜别》

【原文】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注释】 [1] 稔:年。 [2]群匹:众友。 [3]促膝:促膝相谈。促,靠近。

【赏析】 此篇《艺文类聚》卷二十九、《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六均题作《从镇江州与游故别》,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均误作《从政江州与故游别》。

考何逊从镇江州,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监九年)旧历六月,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逊仍从掌书记。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监十六年)旧历六月,庐陵王萧续出为江州剌史,何逊以记室复随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据诗意推测,此诗当作于第一次从镇江州时。全诗极力渲染与朋友离别时依恋难舍的情景,深婉动人。

建安王萧伟礼贤下士,“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伟又穿凿园林,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梁书·萧伟传》)。公元507年(天监六年),何逊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今从镇江州,将与故游离别,自然无限惆怅。故开头两句便说:“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历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诸人。共事多年,追随左右,情好谊笃,不忍遽别。

时萧伟任扬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逊亦在刺史幕中。南京濒临长江。长江之水西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古乐府《长歌行》所吟咏的那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不禁睹物起兴,发出深沉的喟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这尚是虚拟。

而眼前实景更是伤人怀抱:室外夜色深沉,雨声淅沥。酷热的夏夜,如果来一阵滂沱暴雨,带来些许凉意,或许可以冲刷掉离人的愁思,减轻一点人们的痛苦。却偏偏不是!这缠绵夜雨,点点滴滴,打在人踪寂寥的空阶之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空”字,增加了无限凄凉。而室内灯光朦胧,离筵草草,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离恨别愁!促膝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曙光暗淡了灯光,方知东方之既白。

一个“晓”字,潜藏著无限离别深情。叶矫然说:“何仲言体物写景,造微入妙,佳句实开唐人三昧。”(《龙性堂诗话》初集)而“夜雨”两句,正是这样的佳句。茫茫夜色,点点细雨,淡淡灯光,给这故游夜别的场面笼罩上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难怪陆时雍评此二句曰:“惨甚!闲闲两语,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户稍阴,草滋苔欲暗’,细写得幽;‘薄云岩际出,残月波中上’,轻写得妙;‘解缆及朝风,落帆依暝浦’,平写得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深写得苦。此皆直绘物情,不烦妆点。”(《古诗镜》卷二十二)故游不堪离恨苦,更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离别在即,于是面面相觑,悲不自胜,不禁为之罢席。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同”字照应首句的“共”字,缠绵悱恻。而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何逊的诗,题材比较狭窄,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之作。而他的可贵之处,是很少无病呻吟。像这首诗写离别,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颇为动人,前后照应,耐人寻味。特别是“夜雨”两句,更是脍炙人口。唐人郑谷《文昌寓直》诗云:“何逊空阶夜雨平,朝来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7]


参考文献

  1. 《梁书》卷四十九《文学传上·何逊传》:“逊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
  2.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3. 古诗词>魏晋南北朝>《何逊全集》
  4. 中华古诗文古书籍网>古词诗文>何逊
  5. 《古诗源》
  6. 《四库全书·何水部集》:“宋黄伯思《东观馀论》有逊集跋,称为春明宋氏本。盖宋敏求家所传,其卷数尚与梁书相符。而伯思云杜甫所引“昏鸦接翅归,金粟裹搔头”等句不见集中。则当时已有佚脱。旧本久亡,所谓八卷者不可复睹。即《永乐大典》所引逊诗,亦皆今世所习见。则元、明间已不存矣。此本为正德丁丑松江张纮所刊。首列逊小传,凡诗九十五首,附载范云、刘孝绰同作《拟古》二首,《联句》十三首。末载黄伯思跋。跋后附《七召》一篇。末复有纮跋,称旧与《阴铿集》偕刻。纮以二家体裁各别,不当比而同之,公暇独取是集,删其繁芜。同寅毗陵陆懋之、永嘉李升之捐俸共刻。然则是集又经纮刊削,有所去取欤?《玉台新咏》载逊《学青青河边草》一首,此本标题作《拟青青河畔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与《玉台新咏》不同。考六朝以前之诗题,无此体格。显为后人所妄加。又《青青河边草》为蔡邕之作,《青青河畔草》为枚乘之作。六朝人所拟,截然有别。此效邕体而题作“畔”字,明为后人据十九首而改。复以古诗不换韵,此诗换韵,妄增转韵体云云。盖字句亦多所窜乱,非其旧矣。”
  7. 汉语网>临行与故游夜别>何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