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佛法在雪域藏地兴盛,有什么样的缘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佛法在雪域藏地兴盛,有什么样的缘起?
图片来自六图网

佛法在雪域藏地兴盛,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缘起?藏王欲修建经堂,拟镇伏地基故,派我等来迎请阿阇黎,请驾临一次。”阿阇黎说:“我与藏王有前世业缘,故须走一趟

原文

  虎年藏王二十一岁时,心想应做奠基,听闻印度阿阇黎菩提萨埵静命,被称誉是一位具广大智慧之菩萨,便派遣通达印藏语言之大译师涅·嘉纳格玛热携带一升金粉供品,偕同两个仆从,去印度迎请阿阇黎。


  他们即刻动身前往,在吉祥那烂陀寺拜见了菩提埵萨尊者,献上金粉后,祈请说:“藏王欲修建经堂,拟镇伏地基故,派我等来迎请阿阇黎,请驾临一次。”阿阇黎说:“我与藏王有前世业缘,故须走一趟。”


  随后,他们一行便前往藏地,在红岩宫殿君臣们迎接了阿阇黎菩提萨埵,藏王恭敬地说道:“大阿阇黎尊者,圣三宝所依宫殿,为诸众信奉之处,我自之誓愿,欲修建一座寺庙,请阿阇黎您加持地基。”阿阇黎道:“藏地鬼神非人粗暴,我应以菩提心作调伏,不知能否调伏?请国王自己亦去地基处。”


  于是,阿阇黎开设寂静金刚界坛城加持地基,国王自己身着白绸衣,手拿金镐挖掘,挖至一肘许,便出现一升白米,如甘露油脂糖味般具足诸味。国王自己品尝后,并涂在头顶,说道:“如彼,我之所思将能成办,藏地佛法广弘时至。”接着作奠基,开始修建。结果,因藏地廿一神祇等大力男女作障碍故,白日修建,夜间被毁,建筑物逐渐低落,并不让修砌。


  于是,国王即向阿阇黎说道:“大阿阇黎尊者,看来我之所思似不能成办,有其余方便否?”阿阇黎对国王说道:“大国王,我无余通达法相因乘教法,菩提心亦极纯熟,似不能降伏藏地诸恶毒粗暴者,但有一办法……”


  大阿阇黎菩提萨埵接着说道:“藏地此等恶毒鬼神,须以威猛力调伏。在尼泊尔扬垒学岩洞,有一邬金国王太子,是获得大成就之士夫,其尊如何耶?彼乃化身莲花生,具足忿怒大力之密咒行者,若迎请他,则国王所思成办,此等非人亦能调伏。”


  事后,国王方便教诫外内诸臣眷:“我昨夜梦到在印度尼泊尔交界处之扬垒学岩洞,住有一位邬金班玛桑巴瓦阿阇黎,若迎请他,我之所思将能成办。汝等须前去迎请他,请作商议之后,派出大使三人。”然后,诸众敷衍商议,一个大使亦无有承许。国王即自己敕令魏·芒洁萨郎与桑·盖郭拉龙二位,偕同三个仆从,交给主仆五人一升金粉及干粮等,令其上路出发。


  而在莲师面前,诸护法神亦劝请道:“藏地黑波尔山前,藏域天子赞布祈建寺院,派遣大使五人将至莲师尊前,彼等因非常疲劳困乏故,请莲师准备驾临芒域公塘交界处。”劝毕,莲师即以神变腾空而去,在芒域贡塘地方安住了三个月,随后与诸大使们相逢。


  莲师虽如如正知,却故意问道:“汝等是谁?去往何处?”魏·芒洁萨郎答道:“我等是藏域天子派遣来迎请阿阇黎莲花生的,即是大师您吗?”“哦,我在三个月前有诸护法催劝,担心汝等大使疲惫,请我在此安住。汝等太迟缓了,现今有何等供养即献给我。”


  言毕,诸大使即作礼拜,并供上了一升金粉。“还要奉上。”诸大使又脱衣呈上。“还有何等奉上?”诸大使只有说道:“国王其余无有奉送,我等亦无有其余供物。现将身语意奉为奴仆。”言毕,即顶礼转绕,将莲足奉在头顶。


  莲师亦欢喜地说道:“我是观察藏地人之信心有无变动,对我来说,一切显现全是黄金。”言毕,右手指向芒域贡塘地带,右方一切大山便转向左方,左手指向西方,一切土石全转变为猫眼、玛瑙、珊瑚、黄金、松耳石,亦施给诸大使们。接着,又做一看式,日、月轮便落在地上;作了一契克印,河水随即倒流,说道:“我具如是神变能力,汝等应生起信心。我虽不需黄金,但为使国王成办所思,获得福德故,暂且须收取。”[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