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作物布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亦称“作物配置”。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内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面积比例与区域配置或田块配置。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复种、轮作、连作、间作、套作等互相联系。合理的作物布局以自然条件 (如热量、水分、地貌等) 和社会经济条件 (如国家、集体、个人对农产品的需要、人均耕地、水肥条件等) 为依据。它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简介

作物布局是指农作物的地域分布。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各种作物都有其生态适应性和技术加工特性,对自然生态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有不同要求,作物布局必须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如热量、水分、光照、土质、地貌等)、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与劳动力、交通运输、技术加工、市场需要等)及技术进步因素(如品种改良和地膜覆盖推广等)对作物布局的影响。做到讲求经济实效,增产增收,并注意合理轮作,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趋利避害,最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合理的作物布局可充分发挥各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的优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粮食生产是其他各类经济作物合理布局的基础。中国人多耕地少,正确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是作物布局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此外,还要在妥善安排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一个地区影响作物布局的各种因素,并根据对于各种作物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合理调整各种经济作物的布局。

评价

经济作物的生态适应和耕作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各地区不能强求自给。如布局分散,必然导致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商品率不高。其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是:①向自然生态条件适宜、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生产潜力大的地区集中;②尽量向生产基础和技术基础比较好,基本生产条件改造建设容易、投资少、见效快的地区集中;③集中地区在种植某一经济作物为主的同时,在作物组合上要考虑与粮食作物及绿肥或豆科作物的合理轮作倒茬,使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相结合,考虑粮食自给的保证程度,或调剂的可能性;④逐步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并尽可能使同种经济作物种植区相连成片,以利于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组织加工运输,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各类不同农作物,尽管它们有某些共性,但是各自有不同的适生条件。如同是糖料作物,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等特点,对热量要求严格,日均温低于10℃就停止生长,冬季最低温低于0℃可能遭受冻害;甜菜则喜温凉气候,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特性,能耐-3~-4℃低温,幼苗期和成熟期需水少,土壤耕作层含盐量在0.33~0.65%尚能生长。这表明作物布局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且,作物的不同品种可以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也影响作物布局。再则,各类作物布局与经济技术条件也密切关联。如人口密度大小、劳畜力多寡、种植经营的原有基础、技术装备程度、交通运输条件、农产品加工工业布局,以至于收购价格等,对物作合理布局都有很大影响。[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