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侯赛因·伊本·塔拉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侯赛因·伊本·塔拉勒

侯赛因·伊本·塔拉勒 (Hussein Ibn Talal 1935年-1999年) ,约旦哈希姆王国第三代国王、陆海空三军最高统帅。

在中东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下,他像一个九命猫一样闪转腾挪,解除了英国支持的重臣格莱布帕夏的职务,赶走了不服管理的巴解组织,在阿以冲突中艰难存身,到他45年统治结束时,虽然丢掉了最富饶的约旦河西岸土地,他却让臣民在一片沙漠中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基本信息

侯赛因·伊本·塔拉勒
出生 1935年11月14日
国籍 约旦
别名 Hussein Ibn Talal
职业 国王
知名作品 《忧国忧民》
《我看和以色列的战争》
中文名 侯赛因·伊本·塔拉勒 出生日期 1935年11月14日
外文名 Hussein Ibn Talal 逝世日期 1999年
国 籍 约旦 职 业 国王
出生地 安曼 毕业院校 哈罗公学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克伦威尔皇家空军学院

个人简介

登上王位

1935年11月14日生于安曼,是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王储(后国王)之子。自幼深得祖父、约旦开国君主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的宠爱。5岁入安曼伊斯兰经学院读书,后就读于安曼一基督教教会中学。1949年到埃及亚历山大的维多利亚学院(中学)学习。并经常随祖父出席一些大型社交活动。1951年被立为王储。同年进英国著名贵族学校哈罗公学进修。1952年8月11日,执政刚满1年的塔拉勒国王因患精神病退位,未成年的他即被立为继任国王,他则继续在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克伦威尔皇家空军学院学习。1953年5月2日回国正式加冕登基。同时成为约旦陆海空三军的最高统帅。

政治行动

在就任国王后,侯赛因于1956年3月宣布解除英国人约翰·格拉布将军的约旦陆军参谋长兼“阿拉伯军团”司令职务。1957年3月宣布废除《英-约同盟条约》。同年下令解散全国一切政党。1958年2月5日与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决定两国结成“阿拉伯联邦”,他任联邦副元首。同年7月费萨尔王朝被推翻后,联邦于8月解体。1974年11月,他在拉巴特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1988年7月宣布脱离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行政和法律关系。1989年2月与埃及、伊拉克和北也门等4国组成阿拉伯合作委员会。1982年和1983年曾先后两次访问过中国。

冒险国王

侯赛因一生经历过数次暗杀劫难。1951年7月,他随祖父去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朝觐时,祖父被刺客开枪刺杀,他也被击中胸前佩戴的大勋章,幸免于难;1958年11他从欧洲休假归来,当他驾机飞越叙利亚上空时,突然遭到6架战斗机的拦截,逼他降落,他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摆脱了战斗机,但险些撞上山头。1960年,有人在马贾利首相的办公室放置定时炸弹,炸死了马贾利和另外10余人。作案人料他会立即赶赴现场,另外安了一枚定时炸弹,但他却因身体不适没去;一次,有人向他告密说,卫队侍从中有人被收买了,打算暗害他,侯赛因只好离宫外住。可他的鼻子发炎,要滴鼻药水,助手无意中将药水滴入水盆,立即发声、冒烟,后经化验才知道是硫酸。;一位宫廷厨师被人收买欲对他下毒,为确保成功便先拿宫中的猫做试验.结果死猫在王宫园中被发现,引起了怀疑,厨师被捕;曾有人向他开枪,但子弹走偏;50-60年代,约旦军官曾多次发动军事政变,均未成功;1970年“黑九月事件”后,巴勒斯坦人曾数次要结果他的性命,都被他躲过;80-90年代也发生过他的游艇遭导弹袭击等谋杀事件,但他最终都逢凶化吉,因而成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侯赛因曾对记者说:“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也许不会选择国王这个职位。”因为他已尝够了国王危险四伏的滋味。但他生性喜爱冒险,如到大海滑水,登高山滑雪,或驾机翱翔。

政治手段

施政措施

赛因一生中能在大国争夺和各种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随机应变能力。国内形势紧张时,他就宣布实行紧急法,解散政党,把控制政局作为首要任务;局势一旦缓和,他就扩大民主,推行改革,把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70年代,他奉行自由经济政策,放宽限制,鼓励私人投资,努力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抓工农业基础建设,促进教育、旅游事业发展,扩大劳务出口,一度使约旦获得了“中东经济奇迹”的美誉。在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方面,约旦同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及海湾地区一些国家的关系都曾一度紧张过,特别是1970年“黑九月事件”和1990年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后,不少阿拉伯国家同约旦断交,海湾国家亦切断了对该国的援助,但他每每都能及时调整政策,千方百计同这些国家改善关系,使约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以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内外政策

侯赛因主要依靠贝都因部族进行统治。1989年11月约旦举行议会选举,此后开始逐步解除为期20年的军事管制,释放政治犯,放宽对新闻的控制。1990年4月10日他声称要保证约旦各党派的独立性,准备开放党禁。从70年代起,他把发展民族经济置于优先地位,实行“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政策,鼓励私人投资,积极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约旦经济发展很快。对外奉行亲西方政策,谋求中东问题的政治解决。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他提出“以领土换和平”的原则,主张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的基础上解决阿、以之间的问题,被认为是阿拉伯国家温和派的代表。1988年底,他宣布约旦断绝与约旦河西岸的行政和司法关系,重申巴解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积极推动中东问题的和谈进程。他反对大批苏联犹太人迁往以色列。1990年7月中旬,他提出警告说,由于苏联犹太移民的不断增加,中东可能爆发战争。

调停阿以

阿以争端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而侯赛因作为一个小国领导人,却能在这场大争端的解决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94年7月25日,他同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正式签署了一项和约。之后又积极参与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为巴以达成希伯伦协议、拯救哈马斯领导人马歇尔、释放哈马斯精神领袖和创始人亚辛及其他领导人做出了贡献。1998年10月巴以双方在美国怀伊庄园谈判陷入僵局时,正在美国进行癌症治疗的他应克林顿的要求,不顾化疗后的强烈不适,拖着憔悴的病躯前往谈判地,以自己的威望及同亚西尔·阿拉法特和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特殊关系进行劝解,促使双方最终达成《怀伊临时和平协议》。[1] 中东问题原因

生活细节

婚姻家庭

侯赛因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生活并不奢华。侯赛因国王结过四次婚。第一个妻子名叫迪娜·阿卜杜拉·哈米德,是哈希姆家族的一位公主,侯赛因的远房表姐,比他大七岁。他俩在英国一位朋友家结识,当时侯赛因在哈罗公学学习,迪娜是剑桥大学学生。1955年4月19日结婚。婚后,侯赛因对迪娜经常参与政事不满,两人因感情不合于1956年秋分手,留下一女阿利亚由侯赛因照管。1961年5月25日,侯赛因与穆娜结婚。穆娜原名托妮·加德纳,是英国驻约旦军事顾问团沃克·加德纳中校的女儿。婚前,托妮改信伊斯兰教,并取阿拉伯名字。穆娜·侯赛因,意为“侯赛因的希望”。婚后生了两男两女。1972年侯赛因同巴勒斯坦姑娘阿利娅结婚,生有一儿一女。但不幸的是阿利娅在1975年一次飞机失事中身亡,侯赛因受到很大刺激,一度精神不振。1976年,他在约旦遇到了黎巴嫩裔美国姑娘丽沙·哈拉比,她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1977年在约旦皇家航空公司工作。他俩都酷爱飞行,于1978年6月结婚。丽沙也改信伊斯兰教,并改名为努尔·侯赛因,意为“侯赛因之光”。婚后已有两男两女。

公益事业

去世前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同努尔王后及4个子女生活在安曼西郊的仅有6间卧室和一个能容12人的客厅的“和平门宫”。虽然它有重兵把守,但百姓在节假日常到附近游玩,他指示卫兵不得阻拦和驱赶他们。搬到“和平门宫”之前,他把“哈希姆宫”捐给了孤儿,他从祖父那里继承的另外两座宫则成了宫廷要员及顾问的办公的场所,常有百姓到这里提出一些生活和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工作人员都能按照他的命令,尽可能地给予满足。他在伦敦还有两座行宫,1993年,他将其中大的一座卖得800万美元,用于修缮阿克萨清真寺。

评价

侯赛因性格刚毅,兴趣广泛,爱好惊险和富有刺激性的活动,如打猎、滑雪、赛马、赛车和驾驶飞机,也喜爱摄影。平常非常注意看报、听广播和看电视,以从中了解国情并掌握政府部门是否有腐败现象和官僚作风。他还常同家人一起出现在公共场所,同普通百姓拉家常,不准卫兵干涉。他一生结婚4次,共有12个子女。主要著作有自传《忧国忧民》《我看和以色列的战争》等。1999年2月7日,他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3岁。2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及世界约5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在约旦首都安曼为他举行的隆重葬礼,联合国还为他的去世举行了特别会议,以纪念他为世界和平事业,特别是中东和平做出的突出贡献。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

  1. 中东问题原因,豆丁网,2016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