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侯賽因·伊本·塔拉勒

侯賽因·伊本·塔拉勒

侯賽因·伊本·塔拉勒 (Hussein Ibn Talal 1935年-1999年) ,約旦哈希姆王國第三代國王、陸海空三軍最高統帥。

在中東複雜動盪的國際環境下,他像一個九命貓一樣閃轉騰挪,解除了英國支持的重臣格萊布帕夏的職務,趕走了不服管理的巴解組織,在阿以衝突中艱難存身,到他45年統治結束時,雖然丟掉了最富饒的約旦河西岸土地,他卻讓臣民在一片沙漠中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目錄

基本信息

侯賽因·伊本·塔拉勒
出生 1935年11月14日
國籍 約旦
別名 Hussein Ibn Talal
職業 國王
知名作品 《憂國憂民》
《我看和以色列的戰爭》
中文名 侯賽因·伊本·塔拉勒 出生日期 1935年11月14日
外文名 Hussein Ibn Talal 逝世日期 1999年
國 籍 約旦 職 業 國王
出生地 安曼 畢業院校 哈羅公學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克倫威爾皇家空軍學院

個人簡介

登上王位

1935年11月14日生於安曼,是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王儲(後國王)之子。自幼深得祖父、約旦開國君主阿卜杜拉·伊本·侯賽因的寵愛。5歲入安曼伊斯蘭經學院讀書,後就讀於安曼一基督教教會中學。1949年到埃及亞歷山大的維多利亞學院(中學)學習。並經常隨祖父出席一些大型社交活動。1951年被立為王儲。同年進英國著名貴族學校哈羅公學進修。1952年8月11日,執政剛滿1年的塔拉勒國王因患精神病退位,未成年的他即被立為繼任國王,他則繼續在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和克倫威爾皇家空軍學院學習。1953年5月2日回國正式加冕登基。同時成為約旦陸海空三軍的最高統帥。

政治行動

在就任國王后,侯賽因於1956年3月宣布解除英國人約翰·格拉布將軍的約旦陸軍參謀長兼「阿拉伯軍團」司令職務。1957年3月宣布廢除《英-約同盟條約》。同年下令解散全國一切政黨。1958年2月5日與伊拉克國王費薩爾二世決定兩國結成「阿拉伯聯邦」,他任聯邦副元首。同年7月費薩爾王朝被推翻後,聯邦於8月解體。1974年11月,他在拉巴特第7次阿拉伯首腦會議上,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是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1988年7月宣布脫離與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行政和法律關係。1989年2月與埃及、伊拉克和北也門等4國組成阿拉伯合作委員會。1982年和1983年曾先後兩次訪問過中國。

冒險國王

侯賽因一生經歷過數次暗殺劫難。1951年7月,他隨祖父去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朝覲時,祖父被刺客開槍刺殺,他也被擊中胸前佩戴的大勳章,倖免於難;1958年11他從歐洲休假歸來,當他駕機飛越敘利亞上空時,突然遭到6架戰鬥機的攔截,逼他降落,他憑着高超的飛行技術,擺脫了戰鬥機,但險些撞上山頭。1960年,有人在馬賈利首相的辦公室放置定時炸彈,炸死了馬賈利和另外10餘人。作案人料他會立即趕赴現場,另外安了一枚定時炸彈,但他卻因身體不適沒去;一次,有人向他告密說,衛隊侍從中有人被收買了,打算暗害他,侯賽因只好離宮外住。可他的鼻子發炎,要滴鼻藥水,助手無意中將藥水滴入水盆,立即發聲、冒煙,後經化驗才知道是硫酸。;一位宮廷廚師被人收買欲對他下毒,為確保成功便先拿宮中的貓做試驗.結果死貓在王宮園中被發現,引起了懷疑,廚師被捕;曾有人向他開槍,但子彈走偏;50-60年代,約旦軍官曾多次發動軍事政變,均未成功;1970年「黑九月事件」後,巴勒斯坦人曾數次要結果他的性命,都被他躲過;80-90年代也發生過他的遊艇遭導彈襲擊等謀殺事件,但他最終都逢凶化吉,因而成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侯賽因曾對記者說:「如果要我選擇的話,我也許不會選擇國王這個職位。」因為他已嘗夠了國王危險四伏的滋味。但他生性喜愛冒險,如到大海滑水,登高山滑雪,或駕機翱翔。

政治手段

施政措施

賽因一生中能在大國爭奪和各種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謀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隨機應變能力。國內形勢緊張時,他就宣布實行緊急法,解散政黨,把控制政局作為首要任務;局勢一旦緩和,他就擴大民主,推行改革,把發展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70年代,他奉行自由經濟政策,放寬限制,鼓勵私人投資,努力引進外資和外國先進技術,抓工農業基礎建設,促進教育、旅遊事業發展,擴大勞務出口,一度使約旦獲得了「中東經濟奇蹟」的美譽。在外交事務和國際關係方面,約旦同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色列及海灣地區一些國家的關係都曾一度緊張過,特別是1970年「黑九月事件」和1990年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後,不少阿拉伯國家同約旦斷交,海灣國家亦切斷了對該國的援助,但他每每都能及時調整政策,千方百計同這些國家改善關係,使約旦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以有利於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發展。

內外政策

侯賽因主要依靠貝都因部族進行統治。1989年11月約旦舉行議會選舉,此後開始逐步解除為期20年的軍事管制,釋放政治犯,放寬對新聞的控制。1990年4月10日他聲稱要保證約旦各黨派的獨立性,準備開放黨禁。從70年代起,他把發展民族經濟置於優先地位,實行「經濟開放和貿易自由化」政策,鼓勵私人投資,積極吸收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使約旦經濟發展很快。對外奉行親西方政策,謀求中東問題的政治解決。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他提出「以領土換和平」的原則,主張在聯合國安理會242號決議的基礎上解決阿、以之間的問題,被認為是阿拉伯國家溫和派的代表。1988年底,他宣布約旦斷絕與約旦河西岸的行政和司法關係,重申巴解組織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積極推動中東問題的和談進程。他反對大批蘇聯猶太人遷往以色列。1990年7月中旬,他提出警告說,由於蘇聯猶太移民的不斷增加,中東可能爆發戰爭。

調停阿以

阿以爭端一直是國際熱點問題之一,而侯賽因作為一個小國領導人,卻能在這場大爭端的解決中發揮了重大作用。1994年7月25日,他同以色列前總理拉賓正式簽署了一項和約。之後又積極參與中東問題的和平解決,為巴以達成希伯倫協議、拯救哈馬斯領導人馬歇爾、釋放哈馬斯精神領袖和創始人亞辛及其他領導人做出了貢獻。1998年10月巴以雙方在美國懷伊莊園談判陷入僵局時,正在美國進行癌症治療的他應克林頓的要求,不顧化療後的強烈不適,拖着憔悴的病軀前往談判地,以自己的威望及同亞西爾·阿拉法特和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特殊關係進行勸解,促使雙方最終達成《懷伊臨時和平協議》。[1] 中東問題原因

生活細節

婚姻家庭

侯賽因作為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他生活並不奢華。侯賽因國王結過四次婚。第一個妻子名叫迪娜·阿卜杜拉·哈米德,是哈希姆家族的一位公主,侯賽因的遠房表姐,比他大七歲。他倆在英國一位朋友家結識,當時侯賽因在哈羅公學學習,迪娜是劍橋大學學生。1955年4月19日結婚。婚後,侯賽因對迪娜經常參與政事不滿,兩人因感情不合於1956年秋分手,留下一女阿利亞由侯賽因照管。1961年5月25日,侯賽因與穆娜結婚。穆娜原名托妮·加德納,是英國駐約旦軍事顧問團沃克·加德納中校的女兒。婚前,托妮改信伊斯蘭教,並取阿拉伯名字。穆娜·侯賽因,意為「侯賽因的希望」。婚後生了兩男兩女。1972年侯賽因同巴勒斯坦姑娘阿利婭結婚,生有一兒一女。但不幸的是阿利婭在1975年一次飛機失事中身亡,侯賽因受到很大刺激,一度精神不振。1976年,他在約旦遇到了黎巴嫩裔美國姑娘麗沙·哈拉比,她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1977年在約旦皇家航空公司工作。他倆都酷愛飛行,於1978年6月結婚。麗沙也改信伊斯蘭教,並改名為努爾·侯賽因,意為「侯賽因之光」。婚後已有兩男兩女。

公益事業

去世前兩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同努爾王后及4個子女生活在安曼西郊的僅有6間臥室和一個能容12人的客廳的「和平門宮」。雖然它有重兵把守,但百姓在節假日常到附近遊玩,他指示衛兵不得阻攔和驅趕他們。搬到「和平門宮」之前,他把「哈希姆宮」捐給了孤兒,他從祖父那裡繼承的另外兩座宮則成了宮廷要員及顧問的辦公的場所,常有百姓到這裡提出一些生活和人道主義方面的問題,工作人員都能按照他的命令,儘可能地給予滿足。他在倫敦還有兩座行宮,1993年,他將其中大的一座賣得800萬美元,用於修繕阿克薩清真寺。

評價

侯賽因性格剛毅,興趣廣泛,愛好驚險和富有刺激性的活動,如打獵、滑雪、賽馬、賽車和駕駛飛機,也喜愛攝影。平常非常注意看報、聽廣播和看電視,以從中了解國情並掌握政府部門是否有腐敗現象和官僚作風。他還常同家人一起出現在公共場所,同普通百姓拉家常,不准衛兵干涉。他一生結婚4次,共有12個子女。主要著作有自傳《憂國憂民》《我看和以色列的戰爭》等。1999年2月7日,他因患淋巴癌醫治無效去世,終年63歲。2月8日,聯合國秘書長、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及世界約50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了在約旦首都安曼為他舉行的隆重葬禮,聯合國還為他的去世舉行了特別會議,以紀念他為世界和平事業,特別是中東和平做出的突出貢獻。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

  1. 中東問題原因,豆丁網,2016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