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俄罗斯帝国

Kongde001讨论 | 贡献2018年11月24日 (六) 14:2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俄羅斯帝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簡稱為俄國、帝俄。是1721年至1917年間俄羅斯國家的名稱。末代沙皇尼古…”)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俄罗斯帝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简称为俄国、帝俄。是1721年至1917年间俄罗斯国家的名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

俄罗斯帝国 按俄罗斯及世界主流学派观点,沙皇俄国(简称沙俄)是1547~1721年间俄罗斯的国号,而1721年彼得大帝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正式称皇帝,从此以后的俄罗斯正式国号为“俄罗斯帝国”(简称“帝俄”,而非“沙俄”,但中文中仍习惯将“沙俄”这个名称用于俄国,并相应地将俄罗斯皇帝称为“沙皇”,但也有人认为虽然彼得大帝称皇帝,却并未废除“凯撒”——即所谓“沙皇”称号,所以这种称呼不为错误)。

总体来看,广义上的“沙俄”指1547~1917的俄国,狭义上的“沙俄”指1547~1721的俄国,而“帝俄”即为1721~1917的俄国

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为莫斯科,1712年后迁至圣彼得堡(彼得格勒)直到1917年。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俄国灭亡。

国旗 1721年彼得大帝登基后,俄罗斯帝国的国旗曾长期是罗曼诺夫皇室的皇帝私人御旗——金底黑色双头鹰,19世纪末,尼古拉二世才将国旗更改为我们知道的样式,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像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像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 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著的铁锤和镰刀。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随后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国徽 在拜占庭帝国日趋灭亡的过程中,欧洲两个大国将双头鹰图案引入自己的国徽,以显示自己是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地位。一个是俄罗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473年娶了拜占廷帝国的索非亚公主后,将双头鹰图案放进俄罗斯国徽中,以示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而另外一个就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也把双头鹰便成王徽的主体,显示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室的地位。一些德意志地区的诸侯王室都引用了双头鹰标志,显示自己和哈布斯堡王室的亲密关系。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联邦国徽为盾徽。 1993年11月30日,俄决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著象征君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双头鹰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它一头望著西方,另一头望著东方,象征著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 1453年,曾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

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著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为了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抵御土耳其人,便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亚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娅由此佩戴著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索菲娅协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 1497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直至1918年。 1993年11月30日,这只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双头鹰又“飞”回到俄罗斯的国徽上。二十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