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俞廉三(清朝官员)

俞廉三(清朝官员) 俞廉三(1841—1912),字廙轩,一字虞仙,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祖俞圣文、祖父俞芳亭、父亲俞星若幕吏名闻遐迩。自幼深受家教熏陶,聪颖明达、肆力于学。16岁投效山西戎幕,管理军符,参与军机,参加防河之役,先后积功,由武乡县知县晋代直隶知州,旋迁宁武知府,调补太原知府。晋地贫瘠,光绪初年连年旱灾,饿者相望于道,荒墟落月照耀白骨,百里内不闻鸡犬声。廉三亲管赈济,赈牍之文远近传递,募资得百数万金,用以赈灾。晋俗,民多栽烟土,少栽粟谷。廉三以治晋之策首在禁烟,亲临各乡剀切劝导其乡民士绅,教以种桑、种麻、种棉、种菜、种薯、种花生诸法;并发给老弱无依者种子;乡民先抗、继惑,后觉悟,知求生之道在于广播五谷桑麻,非培烟土,欣然铲除烟苗,广植佳种。治晋达十五年之久,政绩卓然,为全省之冠。清光绪十五年(1889),晋补冀宁道,寻迁湖南按察使,授头品顶戴山西布政使。二十四年,迁湖南布政使,时值戊戌变法,赞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遂升湖南巡抚,两兼湖南学正。

目录

个人简介

俞廉三(1841年-1912年),字廙轩,清浙江山阴人。

曾祖俞圣文、祖父俞芳亭、父俞星若均为幕僚。二十岁之后投效山西戎幕,曾参与防河之役,升官武乡县知县。历官太原知府。光绪十五年(1889年),补冀宁道,再迁湖南按察使,授山西布政使。官至湖南巡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爆发湖南辰州教案,英国传教士步邵祖、罗国全被杀,贺金声率众起义,被俞廉三诱杀。二十九年冬,迁山西巡抚,但俞廉三不想再栈恋官场,称疾辞归。过武汉时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慰留。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以侍郎充修订法律大臣,奏呈《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况清政府还裁可实施法部奏呈的《民刑事诉讼费暂行章程》。宣统元年(1909年)闰二月,补授仓场侍郎。1912年2月卒于天津。谥敏僖。 徐锡麟是俞廉三的侄子,俞廉三曾向安徽巡抚恩铭推荐徐锡麟。

俞姓起源

俞(Y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黄帝臣跗之后,以物事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所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脉经,古“俞”字与“腧”字相通,又腧为“脉之所注”,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称俞跗,其后人为光大先人医术,即以物事为姓,称为俞氏。 2、出自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有俞氏。据《路史》所,春秋时郑国公族有泄堵俞弥。 3、出自他族改姓: ① 清满洲人姓,出沈阳、辽阳、章罗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尼玛哈后有改俞姓者。 ② 今彝、土家、回、朝鲜等民族均有俞姓。 4、出自商朝俞族。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