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俞建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俞建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64年05月26日
上海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俞建勇 (1964年5月26日 - ) 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宁波市,纺织材料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责任人[3]

现任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4]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进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改名中国纺织大学,今东华大学)就读纺织材料专业 。

1985年9月,本科毕业后,继续在中国纺织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

1988年3月,硕士毕业后,继续在中国纺织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

1991年10月,博士毕业后,进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91年10月-2000年07月)、教授(2000年07月-)。

1997年10月,进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有机材料工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09月)。

2001年9月,出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2005年01月)。

2005年1月,出任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9年12月) 。

2008年7月,出任东华大学科研处处长(-2009年12月)。

2009年12月,出任东华大学副校长(-2016年01月)。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2016年1月8日,不再担任中共东华大学委员会常委、东华大学副校长 。

2017年3月,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

俞建勇

2019年8月,任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俞建勇在天然纤维资源开发、化学纤维创新应用、新型结构纱线和功能纺织材料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工作。突破黄麻纤维精细化与制品加工关键技术,推动天然纤维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攻克竹浆纤维制造及其产品应用关键技术,促进生物质纤维的产业化发展;研发新型环锭集聚纺技术及加工系统,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研发特种纺织复合结构及其成形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型战略武器系统发展并起到重要作用 。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2年,俞建勇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军工配套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浙江省重点科研项目等40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及大量横向科研项目;现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先后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4项,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 。

成果奖励

2012年- 竹浆纤维及其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5]

2010年- 黄麻纤维精细化与纺织染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6]

2009年- 黄麻纤维精细化与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9年- 舒适性超薄苎麻面料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七完成人

2007年-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007年- 环锭紧密集聚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2007年- 环锭紧密集聚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6年- 大豆蛋白纤维纺织染整技术及针织产品开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6年- 长丝、短纤复合纺纱装置、工艺及其产品, 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7]

2006年- 纺织品高质量、低消耗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承担项目

纳米纤维/驻极纤维防雾霾口罩滤布产业化技术,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新型超仿棉聚酯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制备及应用技术,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精细化黄麻纤维纺织印染加工关键技术,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大豆蛋白纤维纺织染整技术及针织产品开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生物降解性脂族聚酯纤维的研制及其产业化,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基于纳米纤维气凝胶的超轻质高效吸音材料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纳米纤维防水透湿膜的可控制备及其特异化输运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超细纳米纤维构建的高灵敏甲醛气体传感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气泡静电纺丝力学模型及其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新型海基战略导弹实弹模拟用充气排水漂浮气囊研制, 国家重大军工配套项目

一步法多异混纤丝的研发与产业化,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论文著作&授权专利

截至2014年,俞建勇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被EI收录;授权和公示国家专利80余项。赴美、日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发表会议论文10余篇 。

论文著作

俞建勇

2011年- 《静电纺丝与纳米纤维》, 丁彬,俞建勇,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0年- 《集聚纺纱原理》, 竺韵德,俞建勇,薛文良,程隆棣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年-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 丁彬,俞建勇编著,	德国Springer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1)Ping Xu, Junmo Kang, Jae-Boong Choi, Jonghwan Suhr, Jianyong Yu*, Faxue Li, Joon-Hyung Byun, Byung-Sun Kim, Tsu-wei Chou. Laminated ultrathi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graphene films based stretchable and transparent high-rate supercapacitor. ACS Nano, 2014, 8(9): 9437-9445.

2)Xianfeng Wang, Bin Ding, Gang Sun, Moran Wang and Jianyong Yu*, Electro-spinning/netting: A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lymer nano-fiber/net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13, 58(8): 1173-1243.

3)Jinyou Lin, Feng Tian, Yanwei Shang, FujunWang, Bin Ding, Jianyong Yu*. Co-axial electrospun polystyrene/polyurethane fibres for oil collection from water surface, Nanoscale, 2013 5(7): 2745-2755.

4)Xiaoru Wang, Yang Si, Xianfeng Wang, Jianmao Yang, Bin Ding, Lei Chen, Zuming Hua and Jianyong Yu*. Tuning hierarchically aligned structures for high-strength PMIA-MWCNT hybrid nanofibers, Nanoscale, 2013 5(3): 886-889.

5)Jinyou Lin, Bing Ding, Jiamao Yang, Jianyong Yu*, Gang Sun. Subtle regulation of the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of electrospun polystyrene fi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il absorption. Nanoscale, 2012, 4(1): 176-182.

6)Na Wang, Xianfeng Wang, Bin Ding, Jianyong Yu*, Gang sun. Tunabl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lyamide-66 nano-fiber/nets for high efficiency fine particulate filtr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4): 1445-1452.

7)Juanping Hu, Xianfeng Wang, Bin Ding, Jinyou Lin, Jianyong Yu*, Gang Sun. One-step electro-spinning/netting technique for controllably preparing polyurethane nano-fiber/net.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2011, 32(21): 1729-1734.

8)Lifang Liu, Qianli Wang, Zhaopeng Xia, Jianyong Yu*, Longdi Cheng. Mechanical modification of degummed jute fibre for high value textile end uses.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0, 31(1): 43-47.

9)Shuai Zhang, Faxue Li, Jianyong Yu*, You-Lo Hsieh. Dissolution behaviour and solubility of cellulose in NaOH complex solution.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0, 81(3): 668-674.

10)Z.P. Xia, J.Y. Yu*, L.D. Cheng, L.F. Liu, W.M. Wang. Study on the breaking strength of jute fibres using modified Weibull distribution.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2009, 40(1):54-59.

授权专利

一种黄麻的梳理细化方法, ZL 200510111705.10

一种黄麻的牵伸细化方法, ZL 200510111706.60

一种竹节纱线控制方法, ZL 200510027900.60

一种平行股线制作装置, ZL 200610029506.00

流场均匀扩散器, ZL 200410017777.50

俞建勇

精细化黄麻绒纤维专用刺辊齿条, ZL 200510024526.40

精细化黄麻绒纤维专用盖板针布, ZL 200510024527.90

竹材成纤的制备方法, ZL 02151265.5

长丝短纤维复合纱抗剥毛测试仪, ZL 02136019.7

赛罗菲尔纺纱模量补偿装置, ZL 02110754.8

人才培养

俞建勇认为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从大环境看,国家正处于转型期,国内许多先进技术都是在"学习西方",面向未来,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也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努力适应未来国家发展的需要,注重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校创新型人才,将创新人才培养与科研、教学、团队合作完美融合。同时,要建立起更加开放的课程体系,点面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一味的"强制灌输"。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应用时的一些问题,这也要求师资力量要跟的上,要求老师的创新思维要跟的上,否则,创新式教学将难以推进 。

截至2013年,俞建勇已指导硕士研究生83名、博士研究生25名,2011年指导博士研究生刘雍的论文《气泡静电纺丝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

荣誉表彰

2003年- 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2008年- 东华大学首届校长奖

2010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1年-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首届中国纺织学术大奖

2013年12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社会任职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毛纺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2017年2月24日 上海市松江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人物评价

俞建勇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领域的专家,他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为纺织新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华大学评)

视频

俞建勇谈世界纺织科技进步与发展, 三个维度解读科技创新下新突破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俞建勇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