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池洞鎮扶參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信宜市池洞鎮扶參小學以人生勵志教育,樹立與培養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為宗旨,在自立習勞、禮德養教的基礎上進行。以提升學習力,頤養正德為貫穿宗旨,中西經典誦讀為課程主線,輔之以日常習勞、禮儀;兼習中國傳統易理(優因)數學。結合孩子身心發展階段性特點,實施先鋒中學大才教育課程體系,涵蓋國家義務教育[1]課程,突破考試帶來的桎梏,輕鬆將應試與素質教育[2]融合,做人教育與知識學習融合,一生教育與短期教育結合。
校園資訊
步履不停 初心不變 ——記信宜市池洞鎮扶參小學校長黎富炎
茂名網訊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城鄉居民的衣行住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宜市池洞鎮扶參小學校長黎富炎對此深有感觸,「從一支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到村中的學生可每天享受着多媒體教學,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言語間,黎富炎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以前村裡的孩子生活難,讀書也難。」黎富炎於2006年任扶參小學的校長,「當時學校的屋子是泥磚砌成,非常破舊。但對當地小孩來講,這是他們心中的寶。」學校無法安排寄宿,許多學生們早早起床,每天走上6公里的路程去上學。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地面是凹凸不平還是碎石刺腳,他們照樣興高采烈,充滿希望。黎富炎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為給農村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黎富炎挨家挨戶籌集資金改造校園。在政府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如今的扶參小學不僅建起了漂亮的教學樓,村中的孩子們還可通過多媒體平台與縣城的學生同步上課,了解外面的世界。
「過往老師不僅要愁教學條件,還煩如何能讓學生有書讀。」作為山區老師,黎富炎見過太多「家徒四壁」的家庭。其中,貧困戶羅觀梅曾是他最牽掛的學生。她一家10口人擠在70平方米的舊房裡,奶奶、父親年老多病,母親和5個孩子都已肌肉萎縮、喪失行走能力,只有羅觀梅和她弟弟羅聰能正常行走。不過,現在的黎富炎早已不再愁,「以前我們是想方設法給他們籌錢用,但自從國家開始精準扶貧後,政府免去他們的書雜費,還給他們發放補助,困難家庭里的孩子都有了生活保障,『讀書難』三個字正漸漸淡出他們的生活。」黎富炎感言,教師們從改善學生家境轉為注重學生的心理輔導,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研討中。
從僅靠粉筆在黑板上書寫,到逐漸使用投影儀,再到現在的網絡教學,教學變得越來越智能;從全面實現「兩基」目標(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到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發展新征程,學生逐漸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黎富炎感慨沒有改革開放政策、沒有黨的引領,就沒有現在嶄新的生活。對他而言,「步履不停,初心不變」是個人對國家最大貢獻,而他也正是這樣做的。黎富炎生命中一半的時光,都走在行善路上——累計志願服務時間超過2000小時、熱心救助車禍傷者60多人、幫扶30多名貧困學生讀書、堅持連續10年中秋節為貧困學生送愛心月餅,並於2015年被評為「中國好人」……當讚譽和敬意洶湧而至,黎富炎說:「我只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人,回報社會。」
視頻
信宜市池洞鎮扶參小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重磅!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6大方面、22項管理任務指導學校管理 ,搜狐,2017-12-12
- ↑ 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而不應該是一種教育模式 ,搜狐,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