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信用减值损失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信用减值损失是一个专用名词。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目录

名词解释

信用减值损失是企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而遭受的损失。应收款项的减值损失一般在“信用减值损失”科目进行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应通过“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核算。

信用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损失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它与资产减值损失反映的情况一致,只是对应的事项不同。

信用减值损失的核算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组合)预期信用损失。

如果该预期信用损失大于该工具(或组合)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企业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根据金融工具的种类,货记“贷款损失准备”“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租赁应收款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用于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或“其他综合收益”(用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类资产,企业可设置二级科目“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核算此类工具的减值准备)等科目(上述贷记科目,以下统称“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如果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预期信用损失小于该工具(或组合)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例如,从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转为按照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时,可能出现这一情况),则企业应当将差额确认为利得,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信用减值损失的会计分录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坏账准备

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等;

信用减值损失在利润表的填列

资产减值损失在利润表上应该填写在“资产减值损失”栏中,需要填写的数据为“本期数”和“本年累计数”。

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区别

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主要的区别在于核算的对象。

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核算金融资产的减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则适用资产减值损失核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