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宽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倪宽赞》,又作《兒宽赞》,卷縱長24.6公分,寬170.1公分,现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歷代多認為是褚遂良晚年作品,惟近代學者以其文中之避諱用字習慣,與唐代情況不類,且用筆亦與褚書有所出入,結構較似歐體,認為是宋代臨寫。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1] 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吴宽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欣賞
褚遂良書《倪寬贊》素箋烏絲欄墨跡卷,縱25。6厘米,橫576厘米。藏台灣故宮博物館。卷後有趙孟堅、鄧文原、柳貫、楊士奇、錢溥等人跋記。這件墨跡與褚書碑版相比,風格是一致的。
其用筆富於變化,氣均力勻;在處處表現運鋒著實的同時,也往往參用輕盈飄灑、靈活自然的筆墨。起筆輕捷,收筆沉著,主要筆畫適當地伸展,給人以筆勢翩翩、蕭灑大方、平和閒雅、神爽超邁的感覺。
王世貞評褚書曰:「一勾一捺有干鉤之力,雖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由墨跡觀之,尤為明顯。[2]
釋文
漢興六十餘載,海內艾安,府庫充實,而四夷未賓,制度多闕。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輪迎枚生,見主父而嘆息。群士慕向,異人並出。卜式拔於芻牧,弘羊擢於賈豎,衛青奮於奴僕,日磾出於降虜,斯亦曩時版築飯牛之朋已。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倪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歷數則唐都、洛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餘不可勝紀。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孝宣承統,纂修洪業,亦講論六藝,招選茂異,而蕭望之、梁丘賀、夏侯勝、韋玄成、嚴彭祖,尹更始以儒術進,劉向,王褒以文章顯,將相則張安世、趙充國、魏相、丙吉、於定國、杜延年,治民則黃霸、王成、龔遂、鄭弘、召信臣、韓延壽、尹翁歸、趙廣漢、嚴延年、張敞之屬,皆有功跡見述於世。參其名臣,亦其次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