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債券違約是一個專用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目錄

名詞解釋

債券違約是指債券發行人不能按照事先達成的債券協議履行義務的行為。

債券違約的種類

債券違約主要有兩種,分別是長期債券違約以及短期債券違約。

1、長期債券違約的情況

(1)在長期債券到期前,債券發行人破產或被接管;

(2)債券發行人不能在長期債券到期日後90天內足額償還本息;

(3)對債權人不利的債務重組發生在債券中,即債權人的債權通過重組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包括減免和展期本息;

(4)債券尚未到期,但有充分證據證明不能按時足額償還債券本息;

(5)債券發行人在債券到期日以日常借款償還債券本息。

2、短期債券違約的情況

(1)短期債券主體不能在債券到期日後30天內足額償還本息;

(2)不利於債權人的債務重組行為發生在債券中,即債權人的債權通過重組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包括本息的減免和展期等;

(3)債券未到期,但有充分證據證明債券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

(4)債券發行人在債券到期日以日常借款償還債券本息。

債券違約的常見原因

1、行業景氣度低。

2、企業經營不善和突發風險事件疊加造成的:這種違約醞釀時間短,事前更不可預測。這種不可預測性是由於他們的財務指標在顯示出,沒有長期惡化,這也與該行業的長期低迷非常不同。發行人的資產負債率不是很高,整體處於合理區間,速動比率也有差異,大致在0.5-1.0之間。流動比率大多大於1,長短期償債指標明顯好於第一類違約企業。

3、外部信用支持風險導致的違約:在這類違約中,違約風險主要由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關係導致。

4、另類違約:另類違約一般不涉及應付本息的違約,主要包括二級市場債券暫停債券交易或提前還款。

債券違約的影響

1、債券違約加劇融資成本上升風險。債券違約增多環境下,投資者對風險溢價要求提高,帶動債券利率抬升,導致實體融資成本上漲;其次,違約事件集中發生也會對二級市場信用債收益率產生上行壓力,隨着收益率的走高,反過來又會進一步推升發債成本;而考慮到債券與其他債務融資工具的可替代性,債券市場利率上升最終會傳導到其他債務融資市場上。

2、債券違約推升再融資風險。違約事件發生可能使市場再融資壓力上升。這一方面表現為違約相關行業和地區信用環境惡化,部分企業債券融資變得更為困難。另一方面,債券違約還極有可能導致其他融資渠道受限,加劇市場整體再融資風險。

3、債券違約可能引發區域性信用風險發酵。一方面,在市場整體強烈的風險規避偏好下,由個別風險事件引發局部性和區域性信用風險抬升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區域內企業聯保、互保現象較多,在經濟處在周期底部的情況下,一旦有一家企業出現違約,對相關多家企業的資金需求會頓時加大,企業資產可能被凍結,由此引爆區域性信用風險的可能性也會大幅上升。

4、債券違約可能加大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隱患。

債券違約的解決辦法

1、自主協商:一般來說,如果債權人預期債務人企業的經營狀況只是暫時出現問題,而且訴諸司法成本相對較高,同時在無增信措施條件下,司法處理並不一定帶來處置上的優勢,在多種權衡之下債權人傾向於選擇自主協商方式。債務人可就後續的償債安排與債權人協商達成一致,包括展期或者制定具體的債務重組方案等。

2、申請仲裁:實踐中有私募債持有人採用該方式,一般而言,仲裁與訴訟方式相比時效上較快,但仲裁委收取的費用高於法院收取的訴訟費。

3、違約求償訴訟:在違約求償訴訟方式下,債權人預期債務人企業的經營狀況已經出現惡化並有持續的趨勢,但債務到期時,債務人還有一定的償付能力,不滿足資不抵債等破產申請條件,因此債權人可以對債權人提起違約求償訴訟,要求債務人在限期內償付本息,還可要求債務人承擔違約金、損失賠償額、逾期利息等。

4、破產訴訟:如果協商未果,債務人已經出現資不抵債情況,那債券持有人只能祭出破產訴訟的絕殺招。在破產訴訟方式下,債務人和債權人都可以提出破產申請,通常由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且最終進入破產程序的多為有擔保的債權人,這主要是由於這類債權人在財產清償順序中較為靠前,有較強硬的話語權,償付率占優勢。在破產訴訟途徑下,債券持有人可以申請重整或破產清算或參與債務人申請的和解程序。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