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儗
詳細解釋
儗[nǐ]
1. 動詞 僭越、超過。 【組詞】:「僭儗」。《漢書.卷四七.文三王傳.梁孝王劉武傳》:「出稱警,入言蹕,儗於天子。」《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武德四年,始着車輿、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儗上。」
動詞 比擬。通「擬」。《禮記.曲禮下》:「儗人必於其倫。」《漢書.卷二九.溝洫志》:「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儗於巴蜀。」[1]
基本解釋
儗[nǐ]
1. 《廣韻》魚紀切,上止,疑。
2. 準備,打算。
3. 古通「擬」,比擬。
4. 茂盛貌。草木、莊稼茂盛的樣子 「黎稷~~」
5. 眾多。
6. 遲疑。
7. 凝滯。
8. 超越本份。
9. 草擬,依照。
10. 比劃。
儗[yì]
1. 《廣韻》魚記切,去志,疑。
2. 遲滯;遲疑。參見「儔儗」。
儗[ài]
1. 《廣韻》五溉切,去代,疑。
2. 《廣韻》海愛切,去代,曉。
3. 見「儓儗」。
儗[yí]
1. 《集韻》魚其切,平之,疑。
2. 疑。謂因疑惑不解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