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丘处机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元史·丘处机传出自《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1]
原文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①命近臣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于是赐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
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②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丁亥,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已而亦验。六月,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 【注】①太祖:元太祖,成吉思汗。 ②国兵:元兵。
译文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小时候,有相面的人说他以后一定能够成为神仙界的领袖.十九岁时,学习全真教,拜重阳王真人为老师.王重阳一见到丘处机,就非常器重他.金和宋也都派遣使者来征召他前往,丘处机都没有去.
己卯年,元太祖让近臣带着诏书来寻访丘处机.有一天,丘处机忽然告诉自己的弟子,让他们快点准备行装,说:“天子的使节来征召我,我应该前往.”第二天,有(太祖使臣)两人来到,丘处机于是和十八名弟子一起前往会面.第二年,一行人被迫停留在山北,丘处机于是先安排快马上表称谢,用真诚的言语来劝诫太祖停止杀戮.又过了一年,太祖派遣来催促的使节再次来到.丘处机于是从抚州出发,经历数十个国家,走了一万多里路,经过四年才从昆仑山到达雪山.见面之后,太祖非常高兴,为他安排的饮食和居住环境都非常严整.
太祖当时正在征讨西方,每天都打仗.丘处机常说,想统一天下的人,一定不能喜好杀人.等到太祖问他治理国家的方略时,丘处机就说要拿敬天爱民作为根本.太祖又问到长生不老的方法,丘处机就告诉说要把清心寡欲作为关键.太祖与丘处机的主张非常投合,于是赐给他虎符,并辅以印信文书,不直接称呼丘处机的名字,只称呼他为“神仙”.有一天雷声大震,太祖拿这个天象向丘处机问询,丘处机回答说:“雷,是天的威严的展示.人的罪过没有比不孝顺更严重的了,不孝顺就是不顺应天意,所以上天威严震动来警示人们.我好像听说国家中不孝顺的人多,陛下应该宣示天威,用这个来教导大众(孝顺).”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癸未年,太祖在东山举行盛大的游猎活动,骑的马仆倒了.丘处机请见说:“上天的道义是爱护生灵,陛下年岁大了,多次打猎,不合适.”太祖因此很长时间不再打猎.
当时元兵占领蹂躏中原,黄河南北地区遭到的破坏尤其严重,百姓经常遇上被俘虏或杀戮的情况,没有地方可以逃命.丘处机回到燕地,安排自己的弟子拿着文书在两军交战后招寻一些需要救助的难民. 因为这个举措,一些被掳为奴隶的人有机会再次成为平民,一些快要被折磨死的人有机会获得新生,这样的人有两三万之多.中原的人至今仍然称赞他的这些功绩.丁亥年大旱,丘处机为天下祈雨,约定三日内降雨,不久就应验了.
六月,天打巨雷,下大雨,太液池岸北面的水流入东湖,声音数里外都能听到,鱼鳖都离开了,池水随后就干涸了,同时北岸入水口的高堤岸也崩塌了,丘处机叹息说:“山要折断吗,水要干涸吗,我要和它们一起去了吧!”随后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2]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