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元史·博尔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史·博尔术出自《元史》,此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1]

原文

博尔术,阿儿剌氏。父纳忽阿儿阑,与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睦邻好。博尔术志意沉雄,善战知兵,事太祖,共履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无往不从。时诸部未宁,博尔术每警夜,帝寝必安枕。语及政要,或至达旦。君臣之契,犹鱼水也。

初,要儿斤部卒盗牧马,博尔术与往追之,时年十三,知众寡不敌,乃出奇从旁夹击之,盗舍所掠去。即战于大赤兀里,两军相接,下令殊死战,跬步勿退。博尔术系马于腰,跽而引满,分寸不离故处,太祖嘉其勇胆。又尝溃围于怯列,太祖失马,博尔术拥帝累骑饵驰,顿止中野。会天雨雪,失牙帐所在,卧草泽中,与木华黎张毡裘以蔽帝,通夕植立,足迹不移,及旦,雪深数尺,遂免于难。篾里期之战,亦以风雪迷阵,再入敌中,求太祖不见,急趋辎重,则帝已还卧憩车中,闻博尔术至,曰:“聪天赞我也。”

丙寅岁,太祖即皇帝位,君臣之分益密,尝从容谓博尔术及木华黎曰:“今国内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汝等宜体此勿替。”遂以博尔术及木华黎为左右万户,各以其属翊卫,位在诸将上。

皇子察哈台出镇西域,有旨从博尔术受教,博尔术教以人生经涉险阻,必获善地,所过无轻舍止。太祖谓皇子曰:“朕之教汝,亦不逾是。”未几,赐广平路户一亡七千三百有奇为分地。 以老病薨,太祖痛悼之,谥武忠。

译文

博尔术,姓阿儿剌氏。父名纳忽阿儿阑,领地跟烈祖神元皇帝接壤,亲善睦邻友好。博尔术志意深沉雄健,勇敢善战,熟知兵法,跟随太祖,与太祖艰危与共,情义相投,有如同胞兄弟,征伐四方,无往不从。那时蒙古诸部尚未统一,博尔术每夜警卫在身边,让太祖能安心休息。两人谈论政事,有时竟通宵达旦,君臣情投意合,有如鱼水。

当初,要儿斤部族士兵来偷盗牧马,博尔术带兵奋力追捕,当时年仅十三岁,知道寡不敌众,于是出奇兵从两旁夹击,盗马贼丢弃所偷马匹逃走。后与要儿斤部战于大赤兀里,两军相接,博尔术下令殊死战斗,半步也不准退让,博尔术将马绳系在自己腰上,跪在地上拉弓至满,寸步不离所守位置,太祖赞许他气勇胆烈。曾经在怯列之战突破包围时,太祖丢失战马,博尔术抱拥太祖共骑一马奔跑,在中野停留休息。正好赶上天降雨雪,又丢失了安设帐篷的地方,于是夜里躺在草丛中。博尔术与木华黎张开毡裘为太祖挡风遮雪。他们两人通宵伫立一旁,寸步不移,到第二天清晨,大雪深数尺,于是太祖幸免于难。在篾里期的战斗中,也因为大风雪迷失阵地,博尔术两次杀入敌军中,寻找太祖却都没有找见,于是急令搬走辎重,这时才发现太祖已经返还在车中躺着休息。太祖听见博尔术到了,连声说:“这真是老天帮助我啊。”

丙寅年,太祖登基即位,君臣关系更加密切,太祖曾冷静地对博尔术及木华黎说:“如今国家内部平稳安定,都是依靠你们的力量,我与你们关系,就像马车有辕,身体有臂,你们应该体谅我的心意,千万不要懈怠。”于是以博尔术和木华黎为左右万户侯,各自率部属辅佐太祖,地位在诸将之上。

皇子察哈台出任西域地方长官,太祖下令他跟随博尔术接受教诲。博尔术以人生经历险阻来教导皇子,一定会得到好地方,所经过的地方,不要轻易舍弃。太祖对皇子说:“我教育你,也不超过这些。”不久,赏赐广平路一万七千三百多户为博尔术分封土地。 后来博尔术因为年老病逝,太祖沉痛地哀悼他,谥号武忠。[2]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