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元太宗

增加 8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孛儿只斤·窝阔台''' ==
<p style="text-indent:2em;">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 [[ 蒙古 ]] 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 [[ 成吉思汗 ]] 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在位期间,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 [[ 元朝 ]] 的基础。
<p style="text-indent:2em;">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p style="text-indent:2em;">1203年,铁木真率军同克烈部王罕大战于合兰真沙陀之地(今尔乌珠穆沁旗北境)。年仅18岁的窝阔台随军征战,奋力搏杀。当时王罕的军队人多势众.战争进行得相当残酷。混战之中,窝阔台的颈项被敌人用箭射伤,鲜血直流,部将博尔忽为他咂去颈血。窝阔台带伤杀敌,最后与博尔术和博尔忽一起条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与铁木真会合。
<p style="text-indent:2em;">1204年冬, [[ 铁木真 ]] 消灭乃蛮部之后,北攻篾儿乞部,尽服麦古丹、脱脱里、察浑三姓部众。铁木真发现被虏的一位妇女颇有姿色,问明底细,才知道那女子乃是脱脱之子忽都的妻子乃蛮人乃马真氏脱列哥那。铁木真叫来窝阔台,把那妇人送给了他。窝阔台将脱列哥那纳为妻室。后来脱列哥那为他生下了定宗贵由。
<p style="text-indent:2em;">成吉思汗的长妻孛儿帖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 [[ 术赤 ]] 、次子 [[ 察合台 ]] 、三子 [[ 窝阔台 ]] 、四子 [[ 拖雷 ]] 。他们随从成吉思汗东征西伐,为蒙古帝国的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吉思汗根据四个儿子的才能和特长,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职掌:术赤管狩猎;察合台掌法令;窝阔台主朝政;拖雷统军队。身为一代开国之君的成吉思汗在晚年已有意选择窝阔台为继承人。
<p style="text-indent:2em;">'''位居汗储'''
<p style="text-indent:2em;">四个嫡子之中,成吉思汗最喜爱战功卓著的幼子拖雷。但在蒙古帝国初具规模之后,深沉有大略的成吉思汗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位政治家以巩固和发展他所创立的帝国,以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不光是需要一位攻城略地的军事家。窝阔台足智多谋,治国才能较拖雷更全面。从帝国的前途出发,成吉思汗克制了自己对幼子的宠爱之情,量才用人,打破蒙古的旧传统,擢升窝阔台为继承人。
<p style="text-indent:2em;">1219年,成吉思汗准备挥师西征。他与 [[ 皇后 ]] 们话别,只命忽兰皇后从行。也遂皇后含泪说道:"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万岁后,应由何人承统?您顶柱般的御体一倒,象群雀般的国民由谁来管?乱麻一样的民众托谁治理?让诸子诸弟,众多的臣民以及我们软弱愚昧的妇女也知道此事吧!"成吉思汗叹道:"虽是妇女,也遂的话是对的。不论是谁,弟弟们,儿孙们,还是孛儿出、木华黎,都未曾提出这样的建议。我此次西征,要翻山渡河,平定众多的国家,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确定后嗣的时候啦。"成吉思汗当下召见诸子及胞弟,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窝阔台被确立为继承人之后,随同父亲踏上了讨伐花剌子模国的征程。蒙古军队共分四路:一路由窝阔台、察合台指挥进攻讹答剌;一路由术赤指挥沿忽章河而下取毡的;另一路由阿剌黑那颜率领南下取别纳客忒(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南,锡尔河北岸)、忽毡(前苏联列宁纳巴德)等地;成吉思汗和拖雷统主力越过沙漠,直趋不花剌。
<p style="text-indent:2em;">窝阔台、察合台奉命统兵攻打讹答剌。城内的防御工事极为坚固,粮食储存充足。攻防战进行的极为激烈。数月之后,城中粮尽援绝,部分敌军想乘借夜色突围出走,结果被全部围歼。窝阔台、察合台督军猛攻,前仆后继,终于攻破城堞。守将亦难出自知有杀害蒙古商队之仇难以脱免,率残部拼死抵抗,巷战不胜,退守内堡,相持一个月后,其部众食尽力乏,一半饿死,一半战死。仅剩的两个兵卒还登屋揭瓦飞掷蒙古军。窝阔台、察合台并马突入,将亦难出团团围住。凶悍的亦难出垂死挣扎,终被蒙古兵射倒,擒入囚笼,押送到成吉思汗在撒麻耳干的大营,用银液灌注口耳,将贪恋财物的亦难出处死。蒙古军攻下讹答刺后,大肆杀掠,将其城堡夷为平地。
<p style="text-indent:2em;">成吉思汗在临死前,再次把诸子召到身边,要他们精诚团结,服从窝阔台的领导,他重申:"如果你们希望舒服自在地了此一生,享有君权和财富的果实,那么,如我在不久以前已经让你们知悉的那样,我的告诫是:窝阔台将继承我的汗位,因为他比你们高出一格。他的意志坚定卓绝,他的见识颖敏优越。凭借他的灵验的劝告和良好的见解,军队和人民的管辖以及帝国边界的保卫将得以实现。因此,我指定他为我的继承人,把帝国的钥匙放在他的英勇才智的手中。"
<p style="text-indent:2em;">按照 [[ 封建制度 ]] [[ 帝王 ]] 驾崩后立即由他指定的继承人登基。但是,由于蒙古的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仍起作用,窝阔台不能因其父的遗命继位,而要等库里勒台的最后决定。王位空缺的两年内,拖雷监摄国政。
<p style="text-indent:2em;">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举行大会,推选新大汗。大会争议了40天,宫廷内有人恪守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此时术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孤,只得拥立窝阔台。经过与会贵族的再三敦促、劝进,窝阔台终于服从其父的遗旨,采纳众弟兄的劝告,继承汗位,是为元太宗。
<p style="text-indent:2em;">六月,金哀宗从归德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将领塔察儿率部围攻,因军中缺粮,将士困惫,蒙古要求南宋联合攻蔡,宋廷感到向金复仇的机会来了,派出2万军队,送粮30万石,帮助蒙古攻蔡。1234年春,宋军攻破南城,蒙古军攻破西城,金哀宗在幽兰轩自缢而死,金国灭亡。
<p style="text-indent:2em;">早在1215年,金将蒲鲜万奴叛金自立,盘踞辽东。1229年,窝阔台即位后,即遣撒礼塔、吾也而等领兵进辽东,取盖州、宣城等十余城,金朝辽东行省控制的辽东南部地区尽为蒙古占领。1231年,蒙古军侵入高丽,包围王京,高丽王降,至此,辽东只剩下万奴的割据势力。1233年二月,窝阔台遣皇子贵由,宗王按赤带(合赤温子)、国王塔思(木华黎孙)统左翼军讨伐万奴。九月,蒙古军攻占都城 [[ 南京]](今 [[ 吉林 ]] 延吉市东城子山),蒙古军占领辽东,后二年,置南京、开元2万户府镇戍和管辖这个地区。
<p style="text-indent:2em;">灭金之后,蒙古军队北还休整。南宋当权者没有坚持要求蒙古兑现以河南地归宋的诺言,却同意以陈、蔡西北地属蒙古。他们抱有幻想,没有足够的警惕防范蒙古入侵,反而企图乘机出兵收复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归德)与河南其他地方。
<p style="text-indent:2em;">1234年六月,庐州知州全子才奉诏率军万人至汴,汴京人杀蒙古所置长官崔立降宋。宋兵西进,洛阳人民也开城迎纳宋师。恰在这时,窝阔台在蒙古诸王大会上已决定大举南侵。塔察儿率军将不堪一击的宋军击溃,迅速收复了 [[ 洛阳 ]] [[ 汴京 ]] 。窝阔台派使者指责宋朝发兵入洛,宋朝只得屈辱求全,寄望于议和。
<p style="text-indent:2em;">1235年,蒙古军分两路攻宋。东路军由皇子阔出、诸王口温不花(别里古台子)、国王塔思等统率,汉军万户史天泽等从征。八月,蒙古军入唐州,末将全子才弃军逃遁。十月,阔出统大军攻陷枣阳,引兵西掠襄阳、邓州等地。
<p style="text-indent:2em;">窝阔台的遗体被葬埋在起辇谷。后追谥为英文皇帝,庙号太宗。
== ''' 为政举措''' ==
<p style="text-indent:2em;">'''赋税改制''''''粗体文字'''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无水处挖井,迁牧民居住。设驿站,制定乌拉制(驿站服役),加强了蒙古本土与占领地区之间的联系。1235年筑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城,建万安宫。制定中原和西域的赋税制度,令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赋调,麻合没的滑剌西迷主持西域赋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置十路征收课税使。始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修孔庙,试诸路儒士,中选者除任本地议事官外,还得四千零三十人,免除他们的赋税。为加强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权,任命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设治燕京(今北京),"主治汉民"。1238年,将中原课税以二百二十万两卖给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并命他为提领诸路课税所官,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1240年命张柔伐宋。
<p style="text-indent:2em;">成吉思汗时中央官制比较简单,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政务的繁多,在逐步接受周围政权先进管理的基础上,窝阔台开始进行改革。1229年,设立课税所。1231年,设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这时中书省的权力虽然不能与隋朝,唐朝,宋朝的中书省相提并论,与以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中书省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标志着蒙古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已经从内廷初步分离出来,标志着军政合一制开始发生分化。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出现了蒙古政权和元朝的一系列汉化即封建化改革。
== ''' 历史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宋濂、王祎主编《元史》言:""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旅不赍粮,时称治平。"
<p style="text-indent:2em;">柯劭忞《新元史》:"太宗宽平仁恕,有人君之量。常谓即位之后,有四功、四过:灭金,立站赤,设诸路探马赤,无水处使百姓凿井,朕之四功;饮酒,括叔父斡赤斤部女子,筑围墙妨兄弟之射猎,以私撼杀功臣朵豁勒,朕之四过也。然信任奥都拉合蛮,始终不悟其奸,尤为帝知人之累云。"
== ''' 轶事典故''' ==
<p style="text-indent:2em;">'''广播恩惠'''
<p style="text-indent:2em;">窝阔台是个性情复杂的人物。他仁爱好施,喜好大度地广播恩惠,他的宫廷几乎成了普天下的庇护和避难地。在赏赐财物方面,他胜过了他的前辈。因为天性慷慨大方,他把来自帝国远近各地的东西,常常不经司帐和稽查登录就散发一空。几乎没有人不得到他的赐物离开他的御前,也没有乞赏者从他嘴里听见"不"或"否"字。从四方来求他的穷人,都意外地满足了期望。有一次窝阔台在猎场上时,有人献给他两三个西瓜。他的扈从中没有人有可供施舍的钱或衣物,他就将皇后耳边戴着的两颗珍珠摘下赏给了那个人,皇后说:"此人不知珍珠的昂贵,不如让他明天到宫里去领些钱物。"窝阔台却说:"他是个穷人,生活艰难,等不到明天。"
<p style="text-indent:2em;">窝阔台有宽仁的一面。三个罪犯被带到他面前,'他下令将他们处死;当他离开大殿时,遇到一位扬尘嚎哭的妇人。他问:"你这是为什么?"她回答:"因为你下令处死的这些人,其中一个是我的丈夫,一个是我的儿子,另一个是我的兄弟。"窝阔台说:"三人中你任择一个活命吧,为你的缘故饶他不死。"妇人答道:"丈夫能够再找,孩子也可望再生,但兄弟不能再得。"听到这话,窝阔台于是全部赦免了这三人的死罪。
== ''' 亲属成员''' ==
<p style="text-indent:2em;">'''父母'''
<p style="text-indent:2em;">父:元太祖铁木真
<p style="text-indent:2em;">孛儿只斤·拖雷(追尊睿宗),孛儿帖皇后生
<p style="text-indent:2em;">孛儿只斤·阔列坚, [[ 忽兰皇后 ]]
<p style="text-indent:2em;">孛儿只斤·察兀儿; [[ 也速干皇后 ]]
<p style="text-indent:2em;">孛儿只斤·术儿彻;乃蛮女生
<p style="text-indent:2em;">孛儿只斤·兀鲁赤。塔塔儿女生
<p style="text-indent:2em;">''' 儿子'''
<p style="text-indent:2em;">贵由,生母乃马真皇后, 1246年登基称帝,1266年追尊为元定宗
<p style="text-indent:2em;">灭里大王,生母业里吉纳妃子
== ''' 载史籍记''' ==
<p style="text-indent:2em;">宋濂、王祎主编《元史》卷二《太宗本纪》
<p style="text-indent:2em;">柯劭忞《新元史》卷四《太宗本纪》
==參考資料==
[[Category:元朝军政人物]]
[[Category:元朝皇帝]]
[[Category:635 宋及遼金元文化史]]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