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元子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子攸(公元507—公元531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1月26日),字彦达,河南洛阳人。北魏王朝第十位皇帝(528年—530年在位),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孝文帝元宏之侄,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封为长乐王,母为文穆皇后李媛华

立元子攸为帝,改年号为建义

元子攸姿貌俊美,身有勇力。少为孝明帝元诩伴读,颇为友爱。初以父勋,封武城县公,拜中书侍郎,领城门校尉,迁散骑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进封长乐王,拜侍中、中军将军。孝昌三年(527年),拜卫将军、左光禄大夫、中书监。 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诩遇鸩而崩。尔朱荣于公元528年4月杀胡太后和幼主后,企图称帝,因见人心不服,暂于同月戊戌日立元子攸为帝,改年号为建义。 元子攸即位后,由于尔朱荣的大肆屠杀,使京城空虚,地方政权瓦解,北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尔朱荣因为杀宗室朝官太多,民怨沸腾,不敢贸然进驻洛阳,他一面远据晋阳,残酷镇压农民起义,一面遥控洛阳,准备伺机夺取政权。

不甘心做傀儡皇帝,手刃尔朱荣

元子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与城阳王元微,侍中杨侃等人谋划除掉尔朱荣,公元530年9月,元子攸诈称生了太子,诏命尔朱荣入朝,尔朱荣不知有诈,赶到洛阳,入明光殿朝见,这时,元子攸布置好的胶东侯李侃唏等人持刀从东面窗户跳入,直扑尔朱荣,尔朱荣慌忙站起,奔向御座上的元子攸,元子攸事先已横刀于膝下,乘势手刃尔朱荣。

命令将元子攸,于12月甲子日绞杀

尔朱荣伏诛的当夜,他的妻子率部焚烧洛阳的西明门后逃出京城,纠集兵马返攻洛阳,尔朱荣的从弟尔世隆也派尔朱拂律归率领千馀骑兵逼抵洛阳城下,声言要索取尔朱荣的尸体,元子攸害怕,将物资置于西门外,招募敢死队1万馀人,与尔朱拂律归展开激战,未能取胜,又遣将军李苗纵火焚烧河桥,淹死敌兵无数,尔朱拂律归改变战术,调集残兵,左右夹击,逼得李苗走投无路,投河而死,接著,尔朱世隆立东海王元晔为帝,并派兵进攻洛阳。 同年12月,尔朱荣侄尔朱兆尔朱度律声称要为其叔父报仇,引兵直扑洛阳,洛阳城防薄弱,叛军很快就攻入城门,直奔皇宫,皇宫禁卫兵大都闻风逃散,元子攸仓皇从云龙门逃出,为尔朱荣的几十名骑兵追及俘住,锁于永宁寺塔中,在囚禁中,孝庄帝取下头巾企图自尽,未遂,不久被送往晋阳,晋州刺史高欢在半路截击未成,又致书尔朱兆,说明利害,劝他别杀元子攸,尔朱兆大怒,将书信撕成碎片,并马上命令将元子攸押到并州三级佛寺,于12月甲子日绞杀。 元子攸被杀后的庙号为敬宗,谥号为孝庄帝。[1]

元子攸- 河阴之变

尔朱荣拥立孝庄帝后,把胡太后和幼主元钊带到河阴(今河南孟津东),投入黄河淹死。 然后又以新主引见百官、祭天为名,诱使2000多人齐集淘渚(孟津西北),在众多骑兵包围下,尔朱荣历数百官罪状,将他们全部杀死。这次事变,称为“河阴之变”。 事变之后,北魏朝廷官员,除了一些幸存的旧人,绝大部分都由尔朱荣部将任职。 尔朱荣的女儿,原为孝明帝嫔妃。尔朱荣执政后,便让孝庄帝纳为皇后,孝庄帝无奈,只好答应。孝庄帝外逼于尔朱荣,内迫于尔朱后,处处受制,心中怏怏不乐。

元子攸- 击败葛荣

孝庄帝即位不久,葛荣所领导的起义军,号称百万,继续南下,北魏国都洛阳受到严重威胁。孝庄帝派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率七万骑兵,以侯景为前锋,在邺城围攻葛荣。葛荣以为兵多将广,麻痹轻敌,被尔朱荣一举击败,被俘身亡。葛荣死后,尔朱荣收用葛荣旧部宇文泰,将其馀20馀万起义群众分散到各州郡,归地方管理。因尔朱荣镇压葛荣有功,孝庄帝封其为大丞相。都督河北京外诸事,并封尔朱荣的儿子为王。从此,尔朱荣集团拥有强大的兵力,完全控制了朝廷大权。

元子攸- 尔朱氏乱政

孝庄帝即位后,内乱外患不止,葛荣刚被击败,南梁又来干扰。永安元年(528)十月,梁武帝派军数千人护送降梁的北海王元颢去洛阳争夺帝位。次年五月,孝庄帝闻讯,恐京城陷落,逃往河北,梁兵攻入洛阳,元颢称帝,改年号建武。 此时,尔朱荣在晋阳,听到国都陷落,皇帝北逃的消息,与元天穆起兵,护送孝庄帝南归。元颢急忙派兵抵御,两军相持了三个多月,最后,终因元颢失去民心,被尔朱荣击败,元颢被杀。由此,尔朱荣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开始了攫取北魏政权的活动。他以晋阳为根据地,命其弟弟尔朱世隆在洛阳监视傀儡皇帝。永安三年(530)八月,孝庄帝不甘心做傀儡,利用朝见的机会,杀死尔朱荣。尔朱荣长子菩提、尔朱阳者等三十人随荣入宫,也被伏兵杀死。 同年十月,尔朱荣的从子汾州刺史尔朱兆和和从弟尔朱世隆共谋,推戴太原太守兼并州事长广王元晔即皇帝位。孝庄帝随即被送到晋阳拘禁,不久被缢死。时年二十四岁。[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