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朝歷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朝歷史

來自網絡的圖片

元朝歷史從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為止,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前後共計98年。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建立大蒙古國。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滅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滅金朝,完全領有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後發動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

元憲宗九年(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征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與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帝為大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滅南宋,統一全中國 ,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的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 ,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元朝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順帝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元末民變。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基本簡介

元朝歷史從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到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為止,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前後共計98年。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於斡難河(今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國。當時蒙古的宗主國為金朝,由於金朝與其盟國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完全領有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後發動三次西征[注 3],使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

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征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於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帝為大汗。1276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國立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2],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惠宗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1351年爆發元末民變。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元朝的前身

統一與伐金 蒙古高原地區的眾多蒙古部落原為金朝的臣屬少數民族。13世紀初,統治華北的金朝在金帝衛紹王的統治下走向衰落,原金朝藩屬國的蒙古諸部經過多次征伐後由蒙古部統一,1206年春天,蒙古貴族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庫里爾台大會,蒙古部鐵木真得到成吉思汗稱號,建國大蒙古國(即蒙古帝國),後被尊稱元太祖。金朝與蒙古為世仇,成吉思汗有意伐金復仇,然而西南的西夏與金朝聯盟,為了避免被西夏牽制,先後三次率軍(1205年、1207年與1209年—1210年)進攻之,迫使西夏夏襄宗稱臣。1210年成吉思汗與金斷交,隔年發動蒙金戰爭,於野狐嶺戰役大破四十萬金軍,隨後攻入華北地區並四處屠殺。1214年蒙軍包圍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市),金宣宗被迫求稱臣,並在蒙軍撤退後遷都汴京。隔年5月31日蒙軍南下占領金中都,並且獲得名相耶律楚材,這對於鞏固華北地區有很大的幫助。1217年,成吉思汗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命木華黎統領漢地,封為「太師國王」,命他持續進攻金朝。木華黎為了鞏度漢地,收降地方自衛勢力如真定史天澤、滿城張柔、東平嚴實與濟南張宏,史稱漢族四大世侯,後來他們也扶佐忽必烈建立元朝。木華黎除了對金朝的戰爭讓金朝疆域萎縮剩河南與關中地區之外,並於1231年派兵進攻高麗,讓高麗王室退守江華島。

滅西遼與西征 西域方面,為了建立通往西方的道路,早在1209年—1210年就讓新疆東部的畏兀兒與伊犁河谷的哈剌魯先後歸順。當金朝遷都並將要滅亡之際,中亞新興大國花剌子模在沙阿摩訶末時期崛起,該國訛答剌地方大臣海兒汗[亦納勒術]前後兩次屠殺蒙古商隊並侮辱蒙古使臣,成吉思汗遂決心發動第一次西征。

1218年蒙將哲別殺死占領西遼並稱遼帝的屈出律,攻占塔里木地區,史稱蒙古攻西遼之戰。隔年六月,成吉思汗親率蒙古主力軍十萬西征花剌子模。由於沙阿摩訶末抵擋不了蒙軍攻勢,畏懼而逃,在屠殺掉花剌子模的40個城鎮之後,花剌子模也於1221年亡國。成吉思汗命速不台和哲別追殺摩訶末,摩訶末最後死於裏海。其子札蘭丁於八魯灣戰役英勇抗敵,最後南逃印度,並於1224年復國於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部)。

1230年,札蘭丁被蒙古將軍綽兒馬罕攻滅。速不台和哲別最後於1222年從撒馬爾罕出發經過今伊朗高原北部,進攻殺掠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王國、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之後,並越太和嶺(今高加索山脈),抵達欽察(位於俄南),期間攻占不少國家。於1223年的迦勒迦河之戰(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更是擊潰基輔羅斯諸國與欽察忽炭汗的聯軍,並向西進軍到今烏克蘭西部的德涅斯特河,之後折轉圍攻基輔,之後東返,並於1223年9月攻擊時伏爾加河中上游的河谷伏爾加保加利亞最後渡過伏爾加河東返中亞。成吉思汗將新拓展的疆土分封給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四子拖雷領有蒙古本土,三子窩闊台成為大汗繼承人。1225年蒙古回師後,因西夏不配合西征,成吉思汗又率歸師滅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由幼子拖雷監國。

元朝的建立

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1260年5月,忽必烈頒布《即位詔》法令,並建元中統。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爭。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並非完全今天意義上的中國)與蒙古高原地區,從此蒙古帝國不復存在。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政權由世界性大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政權之前對中原地區推行的是極具遊牧性質的掠奪式統治,中原地區僅是其屬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於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后。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陸秀夫背着8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

之後,元軍曾進攻過周邊一些地區,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試圖征服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颱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元軍失敗的最大原因。

太宗時期

摺疊滅金與治理漢地 拖雷監國兩年後於1229年舉辦庫里爾台大會,窩闊台被推舉為蒙古大汗,後尊稱元太宗。1231年窩闊台汗率軍南征金朝,並命四弟拖雷自漢中借宋道沿漢水攻打汴京,隔年拖雷在河南三峰山之戰擊潰金軍。1234年蒙宋聯軍聯合攻破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朝亡。南宋雖然發起端平入洛以收復河南地,但是華北地區最後由全由蒙古占領。窩闊台汗並在1235年定都哈拉和林(今烏蘭巴托西南)後,藉此率軍南征南宋以報復之,掠奪兩淮地區後北返。蒙古為了防止華北的漢人世侯叛變,派探馬赤軍(振戍軍)進駐漢地;進行兩次人口調查,將半數漢人分封給蒙古功臣。由於需要人才治理國家,窩闊台汗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議,於1238年命術忽德和劉中舉辦科舉,史稱戊戌選試。這次考試錄取東平楊奐等名士,為統治華北帶來不少人才,但後來以「當世或以為非便,事復中止」。

元朝前期

第二次西征 西線方面,1235年窩闊台汗命朮赤長子拔都、貴由與蒙哥、速不台等第二代蒙古王子發起蒙古第二次西征,史稱拔都西征,總指揮為拔都與速不台。1236年至1242年間攻占欽察草原、基輔羅斯等各公國與匈牙利、摩爾達維亞、波蘭、立陶宛大公國、波西米亞與捷克、摩拉維亞與斯洛伐克、威尼斯共和國、原南斯拉夫地區、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拉什卡、神聖羅馬帝國等等中東歐各國,攻占與殺掠東歐北部與中部,1241年11月窩闊台汗去世,由皇后乃馬真脫列哥那監國,1246年3月的庫里勒台大會由其子貴由即位,後追尊稱元定宗。1247年吐蕃諸部歸附大蒙古,史稱涼州會盟。1248年8月貴由汗去世,皇后斡兀立海迷失立孫子失烈門並監國。然而在1251年7月的大會,因為拔都與兀良哈台大力支持拖雷系的蒙哥,使得窩闊台系的失列門失去汗位。蒙哥繼承汗位,後尊稱元憲宗。

憲宗漢化 1252年蒙哥即位後推行中央集權化,在漢地、中亞與伊朗等直轄地設置行中書省,分遣拖雷系諸王分守各地,以其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大總督以管理漢地。忽必烈統治漢地期間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鞏固了華北地區,並且與兀良合台迂迴南滅大理,擴大南宋防線缺口。1258年高麗崔氏政權跨台,高麗成為藩屬國。同年蒙哥汗宣布兵分三路南征南宋,蒙哥汗率軍攻打四川合州(今重慶)、忽必烈攻打湖北鄂州(今武昌)、兀良合台由雲南晏當(今雲南麗江北部)直攻經過安南,進攻宋廣南西路而直攻荊湖南路,並兵臨潭州(今長沙),三軍意圖在華中會合,再大舉下長江圍攻臨安。隔年蒙哥汗在合州的釣魚城之戰戰死,忽必烈等人停止南征,北返奪位。

第三次西征 西線方面,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西征西亞,史稱蒙古第三次西征,1256年旭烈兀攻滅伊斯蘭教的暗殺組織木刺夷。1258年西征軍攻占伊斯蘭哈里發最後領地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格達。隔年敘利亞阿尤布王朝,1260年占領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然而當旭烈兀得知蒙哥於南征南宋時去世的消息後,立即率大軍回師爭位。留下的蒙軍也在今以色列加利利的阿音札魯特戰役敗於埃及馬木留克王朝,第三次西徵結束。

元朝中期

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1323年,元英宗下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

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的滅亡

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早在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同時元朝統治階級內部卻依舊在為爭權奪利而互相征戰,由此加速了元朝滅亡的進程。1356年到1359年,起義軍首領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之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1]

參考文獻

  1. 元朝歷史,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