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光鼻袋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光鼻袋熊

光鼻袋熊又称硬毛光鼻袋熊,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塔斯马尼亚岛以及巴斯海峡的弗林德斯岛。

中文名光鼻袋熊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科袋熊科分布区域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

物种简介

袋熊有两种,一种是硬毛光鼻袋熊,这种袋熊耳廓呈圆形,鼻子平滑无毛,毛为浅黄或灰色,甚至呈黑色,变异很大。

种群分布

另一种是软毛宽额毛鼻袋熊,与前一种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毛软,耳廓也尖,鼻上长有短毛。

从前,这种袋熊分布在昆士兰东南部的丘陵地带,现在,看来那里的这种袋熊也被猎光了,

如今只见于南澳大利亚的最南部地区。这种袋熊,胸部和颈部一般为白色,其他部位的毛为灰色、黑色或带褐色斑点。

形态特征

袋熊体长70~120厘米(连它的短小的尾巴在内),体重15~27千克。袋熊的牙齿极其特殊,

不同于其他有袋类动物的牙齿。袋熊的牙齿没有真正的齿根,而像啮齿类的牙齿一样,终生不断磨损,

不断生长。这一点可以说明,袋熊是吃较硬的食物。如同海狸鼠一样,袋熊的上下颌有两颗大门齿。

因此,它们也被称为“有袋啮齿类”。袋熊是纯粹的植食性动物,喜欢吃草、植物根和树皮,得便时还吃些蘑菇。

生活习性

它们是穴居动物,特别喜欢到处乱挖。别看袋熊的洞是那样宽阔,连小孩子都能很容易地爬进去,

一直爬到它的“卧室”。绝望时,袋熊也要竭尽全力争得自由。如果背部被抓住了,它往往同时用两条

后腿猛然一蹬,给追逐者以有力的打击。就连狗也很难把袋熊从洞里拉扯出来,因为它既没有可以咬住的长尾巴,

它的皮又厚又结实,难以下口,实际上牙齿是咬不进去的。同时,这些肌肉发达、分量很重、笨手笨脚的袋熊,

每逢遇上这种情况,便会用短而有力的爪子抓住洞壁,用背部使劲把狗头挤压在洞壁上。

袋熊用这种办法进行抵抗,可以将狗的颌骨弄断。

生育繁殖

虽然袋熊一般是单个生活,只有在交配期才聚拢到一起,可是它们的地洞之间,有时经地下通道可相互连通。

袋熊的洞通常是安排在伏倒的大树下或平坦的场地附近,以便中午时到场地里晒晒太阳。这些大型有袋类踏

出的坚硬小路,有时可延伸几千米。在塔斯马尼亚岛,它们竟然跑到城郊公路下面打洞作窝。

巴斯海峡的金岛上,渔民很愿意让袋熊生活在自己的院子里,好像养狗一样。

渔民们饲养大的袋熊,白天到树林里去,傍晚时回到家来。[1]

参考资料

  1. 光鼻袋熊,搜狗, 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