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党姓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氏的后代。《姓氏考略》上记载,鲁大夫有党氏,是周的公族的后代。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根据《韵府郡玉》记载,夏禹氏的后代中,唐代有党芬、党进。而《广韵》则记载,党氏原来是西羌姓氏,姚秦有将军党耐虎。党氏有西羌的血统,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一支位于今青海省境内的西党,党项族就是部落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是夏禹的支裔,故党氏后人奉夏禹为党姓的得姓始祖。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1位。在2015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31位。

目录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禹的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史书记载,夏禹后裔的世居党项,遂姓党氏。党氏族人多奉夏禹为得姓始祖,该支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封邑于上党(今山西上党),于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党作为他们的姓氏,该支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

源流三

源于任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之邑阙党,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小儿子禹阳的后裔,任姓,被鲁国君主封于阙党邑。

阙党,是春秋时期鲁国一个地邑的名称,其地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内阙里,其后人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阙党氏、鲁党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党氏、阙氏、鲁氏。该支党氏的正确读音作zhǎng。世代相传至今,还分衍出掌氏、仉氏两个姓氏家族。

源流四

源于羌族,出自秦汉时期西羌的分支党项族,属于以氏族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根据典籍《广韵》的记载,党项族本来是西北羌族的一个分支部落群体,后来以氏族部落称谓汉化为姓氏,称党项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党氏、项氏,其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

该支党氏的代表人物,就是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君主姚苌属下的大将党耐虎,以及姚兴属下的大将党智隆。党智隆后来以东乡降附胡夏政权,曾被胡夏的缔造者赫连勃勃敕封为光禄勋爵位。

源流五

源于鲜卑族,出自北魏元天穆之后,属于以地名为氏。

北魏孝庄帝在位时,封其族叔安南将军、并州刺史元天穆为太尉公,封上党王,领兵驻守壶关,世代食上党之邑。 在元天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为姓氏者,称党氏,但未入北魏史籍,成为鲜卑族脱谱姓氏之一。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其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

源流六

源于藏族,出自秦、汉时期的党项民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在藏语中,党氏读音作dōng。

出自回族中的党姓,源自我国西夏党项族。在公元1038年,由党项人元昊建立了历时190年之久的西夏国后,一些党项族人逐步融于回回民族当中,故延用此姓。党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

源流七

源于回族,出自西夏党项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回族党氏,源出西夏时期的党项民族。

在公元1038年,由党项人元昊建立了西夏王朝,历时一百九十年之后,一些党项族人随历史上的"蒙古入回"过程融于回回民族当中,故延其氏族称谓为党氏,世代相传至今。

党氏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其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

源流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锡克特哩氏,亦称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锡得胡立氏,满语为Sikteri Hala,属于卦尔察女真一系,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乌喇(今吉林永吉)、卦勒察和伦(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党氏、西氏、胡氏、石氏、奚氏、郗氏、邵氏等,其党氏始祖为锡克特哩•党阿赖,满洲镶红旗人,世居卦勒察,累官至左都御史,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汉化为姓氏者,称党氏,其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

源流九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墨勒迪哷氏,世居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南部)、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后有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ldire Hala,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熬金(今黑龙江上游)、毕瞻(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支流比占河)、黑龙江两岸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党氏、孟氏等,其党氏始祖为墨勒迪哷•阿克岛,满洲正黄旗索伦部人,世居黑龙江鄂奇村(今黑龙江与松花江汇流处),清康熙年间率众归附满清王朝,授四品官位,编半个佐领,但由其子墨勒迪哷•党锡统领,在墨勒迪哷•党锡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汉化为姓氏者,称党氏,其党氏正确读音作dǎng。

源流十

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孤儿院中的孤儿也被冠以党姓,以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养育。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在繁体字中"党"和"党"意思不一样。党氏在繁体字中只能用"党",而党派只能用"党",只不过在汉字简化时"党"被简化为"党"了。 [1]

郡望堂号

冯翊堂(以望立堂)

冯翊郡:秦始皇时期始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上党堂(以望立堂)

上党郡:上党,原意指太行山脉的高地部分,因其地居太行之巅,地势最高,"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这一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各自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上党郡,但是具体的郡置有待进一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的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在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

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区),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仅在喜好买弄的文史学家笔下出现。

清河堂(以望立堂)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忠武堂

宋朝党进,因为征伐太原而有功劳,所以他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他身形魁梧,忠心老实。 两一堂

清朝时期的同州名士党湛常言:"人生须做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地间第一等人"。故而其族人号为"两一堂"。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