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灣村 (橫山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內灣村 |
---|
|
內灣村為臺灣新竹縣橫山鄉轄下之行政區,位於頭前溪上游油羅溪的谷地。面積4.6平方公里,下設16鄰,設籍人口402戶,1,022人,居民大部分為客家人,是客家聚落。因處於礦業、林業開採對外的孔道而繁榮,現在轉型成為觀光旅遊景點。
歷史
清代開墾
新竹縣東部丘陵原為泰雅族的活動範圍,內灣最早開拓於清嘉慶晚期(1820年左右),由陳福成墾號所開墾,漢人由新竹平原順著頭前溪向東發展。由於泰雅族抵拒漢人對油羅溪上游的開發,直到清代末葉漢人的勢力範圍才延著油羅溪而上到達內灣,並在內灣建立隘勇線防止泰雅族對漢人生活的威脅。漢人在當地砍伐樟木以製成樟腦,至日治時代初期,內灣庄僅有民宅十五戶。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的內灣屬竹東郡橫山庄南河地區。日本政府沿著油羅溪經過內灣進入泰雅族山地區域「理蕃」進而開發山地,發現當地出產檜木、梢楠等珍貴樹種。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內灣鋪設輕便鐵軌。昭和年間,日本政府在此地發現煤礦,政府在平定泰雅族之後,開始大規模的開採當地資源,運往日本銷售。
鐵路通車後的興衰
1951年,為林業、石灰業、水泥業而興築的竹東線鐵路通車至內灣村,此後二十年之間,新竹縣的林業和礦業更為興盛,尖石鄉對外的交通都以內灣村為中繼點對外聯絡,致使大量的勞動人口以內灣為活動中心,帶動商店、戲院、酒館等娛樂行業蓬勃發展。1970年以後,政府林業政策改變,而礦藏也慢慢枯竭,內灣隨著產業的終止而沒落。
晚近的觀光發展
自1995年起,內灣透過形象塑造、商圈規劃,以客家小鎮以及螢火蟲為主題,吸引了大量的觀光人潮,與新北市的九份同為沒落後再因觀光而興起的村落。
地理
內灣村以聚落為中心,於此注入油羅溪的野溪流域都屬於內灣村的範圍。西至永豐大橋接豐田村,北以九芎坪臨力行村,東以麥樹仁山南以油羅山與尖石鄉為界。油羅溪由東向西流貫橫山鄉,溪谷北側丘陵在經過內灣的地方向北退入,發源於麥樹仁山的東窩溪於此注入油羅溪,形成三面環山,一面開口朝外的山麓沖積扇地形[1],內灣村聚落就位於河道的右側。
教育
內灣國民小學是當地唯一的小學,其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大肚國民學校內富分教場,該校學生人數截至108學年度為止共計有44人[2]。當地沒有中學,最近的中學是位在新興村的橫山國中。
文化資產
-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
- 廣濟宮
- 內灣吊橋
- 攀龍吊橋
- 內灣郵局
- 內灣戲院
- 內灣派出所、前身為「南河部落振興會」[3]
- 木馬道遺址
- 南坪古道
- 和平街(原旅社聚集區之『櫻花街道』)
交通
內灣村地處油羅溪上游,主要的交通孔道皆順著油羅溪溪谷連絡。縣道120號往西可接臺三線或到達縣治竹北市,往東進入尖石鄉。大眾運輸方面,臺灣鐵路管理局內灣線每日十餘班次往返內灣、竹中,可轉乘至六家(高鐵新竹站)及臺鐵新竹站,新竹汽車客運內灣線、梅花線、那羅線每日也有十多班次由經內灣往返竹東、尖石。
以內灣為背景的作品
電影「在那河畔青草青」、「春秋茶室」、「悲情城市」、「多桑」都在此取景拍戲。內灣保有民國五、六0年代(1960、1970年代)的純樸小鎮風情,不斷吸引著遊客來此尋幽,回味小城故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