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嘎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嘎乡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地处砚山县东南部,东南与西畴县西洒镇、蚌谷乡相邻,西南与文山县追栗街镇毗邻,西北与盘龙乡、者腊乡相连,东北与蚌峨乡接壤,乡人民政府距砚山县城33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77.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八嘎乡户籍人口为37551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八嘎乡境域为文山县东区第七段。1988年,区改八嘎乡。截至2020年6月,八嘎乡辖12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八嘎村。

2019年末,八嘎乡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1]

地理环境

八嘎乡下辖12个村委会154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壮、苗、彝、瑶、仡佬等7种民族,总人口29469人(2017),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贫困乡。

气候

八嘎乡平均海拔1180米,是海拔最低的低热河谷区,属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大于16.9℃,年日照时数1700小时,全年无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1100-1400毫米。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是冬季农业开发的适宜区。

地貌

但由于属中山河谷地貌,山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仅0.73亩,人民群众贫困。全乡境内典型地貌主要有以牛落洞为代表的西部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达,峰林、溶洞、凹塘较多,属丘陵、石山地貌,海拔在1500-1650米之间,另外还有以沿六诏山脉由西北向东南纵贯的土石山交错的丘陵河谷地貌,海拔在1100-1890米之间。河谷与山顶相对高差为400-600米,全乡最高点为凹嘎大箐山,海拔1890米,最低点为平寨村三岔河口,海拔1080米,同时也是砚山县的最低点。

土壤

八嘎主要土壤类型为沙页岩黄红壤、水稻土,矿藏资源主要有锑。该乡水系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区内小河流较多,基本随山脉走向,呈树枝状分布,主要河流有八嘎河,河水流量为1立方米/秒,发源于腻姐、龙所、科麻等地的支流,途中还有南老、蚌岔、嘎基等支流与之汇合,向东流入西畴县称南利河;稻田灌溉主要靠修筑简易拦河坝和引沟水灌溉。

农业

2003年,八嘎乡引导农民完成冬季农业开发10202亩,其中冬玉米种植2797亩,冬大豆种植1850亩,冬早蔬菜种植4250亩,冬早小辣椒280亩,冬马铃薯840亩,冬早西瓜185亩。整个冬农开发项目共产粮食117万公斤(大豆已折原粮),农民人均增加粮食34.4公斤;实现总产值413.0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1.4元,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开辟了有效途径。2004年,八嘎乡进一步抓好冬农开发项目,计划开发面积10600亩,已完成11590亩,其中冬玉米3020亩,冬大豆2600亩,冬马铃薯2250亩,冬早蔬菜3400亩,小辣椒320亩。由于温、光、水资源优势,作物基本未受霜冻和干旱灾害,长势良好。

资源环境

八嘎乡中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明显,最热月(七月)23.5℃,最冷月(元月)9.8℃ ,年平均气温18℃,极端气温高达36℃,极端低温-6.3℃,年积温5780℃,年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蒸发量1850毫米,年日照为17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18千卡/cm2,沿河谷地带相对炎热湿润,全年无霜期在350天以上。[2]

经济状况

冬季农业开发:八嘎乡冬季农业开发于1996年开始实施,主要集中于八嘎河及其支流嘎基河、凹嘎河、蚌岔河、龙拉河等河两岸区域,重点是蚌岔、八嘎、六主、平寨、三星五个村委会的土地及其它村委会水利条件好的地块,2007年覆盖85个村小组,4650户群众受益,总产量12300吨,实现产值1020万元,纯收入824万元,同比2006年种植面积增500亩,总产值增52万元,纯收入增加57万元。

畜牧业:2007年,共完成生猪存栏22299头、出栏22764头,大牲畜存栏11108头、出栏1821头,山羊存栏561只、出栏478只,家禽存栏76400只、出栏132189只,肉类总产量完成2096吨。实施猪人工授精508窝,本交改良配种860窝,禽良种推广13900只,仔猪培育330窝2387头。完成厩舍改造68间1039平方米。扶持养殖重点户803户,举办各类养殖培训18期10380人次。

林业:2007年共完成林浆纸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10020.39亩,种植经济林果460亩。

基础设施

该乡抓住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在争取、引进、储备、管理上下功夫,多渠道争取项目,加快改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发展硬环境。

截止2007年,全乡有沼气池3695口,小水窖2578口。公路已通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通过向扶贫、供电部门汇报,得到支持和帮助,采取群众投资和上级补助的办法,向供电公司争取电网改造项目,解决了牛落洞臭石盆、六主小达老两个村小组70户群众的用电问题,全乡通电率达100%。岁修、人畜饮水、沟渠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得到加强,2007年累计投入资金18.7万元。

人口卫生

2017年,总人口29469人。

全乡有乡级卫生院1所,村委会卫生所12个,乡村医生35人。乡卫生院占地面积320多平方米,共有医生20名,卫生院主要以外科、内儿科、妇产科、防保科等为主,全乡群众看病主要以村卫生所、乡卫生院为主。

文化教育

教育:全乡现有1所中学、10所完小,共有在校生4441名,其中小学2817名、中学1624名,共有教职工307名,其中小学214名、中学93名。

广播电视:全乡的"211"工程建设达55座,有线电视用户增至1318户,全乡农村电视覆盖率达47%,顺利完成了490面广播电视信号接收器的转星调整工作,数字微波工程启动实施。[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