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大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大学院

图片来自说教育

八大学院: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这八大学院后发展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1]

历史背景

上世纪50年代初,实现国家工业化体制,是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的高潮,旧有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的体系与建立独立完整的国家工业化体系的需要极不适应。于是,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集权管理、高等教育国有体制和高度分工的专门教育体系来建构中国的高教制度。

翻开历史文献可以看到,1950年6月1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于是,全国范围内

的高等院校除留部分综合大学以外,许多按专业设置拆拼重新组合成立各科专业学院。

根据苏联教学经验,将全国高等院校除留部分综合性大学以外,按专业设置拆拼重新组合成立各科专业学院。

北京的高校在这场院系合并中十分积极,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当时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大学院系以及许多专业学校的立刻合并新组了8个专业理工科高校:它们就是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即人们所说的“八大学院”。“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并于1952年暑期正式招生开学。

地理位置

随着八大学院的兴建,在学院区从南到北修建了一条主干路命名为学院路。

马路东侧(4所)从南到北依次是:

【一】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二】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

【三】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

【四】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今中国农业大学),

马路西侧(4所)从南到北依次是:

【五】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六】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

【七】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

【八】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

学院路于1954年年底建成通车。

当时通过学院路的公交车为31路汽车,该路车首发站开始是西安门至颐和园,后改为平安里至中关村今331路,行车路线有所变更。

“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个,北京地质大和武汉地质大学。

”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末,“八大学院”中有四个迁离了原址。

从1969年开始,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全国战备工作升级,许多大中城市开始疏散人口。一些当时的领导人提出,如农业学院、地质学院、矿业学院怎么能待在城里。于是,1969年10月,随着中央一声令下,“八大学院”中四个离开了北京。

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北武汉;北京矿业学院1969年开始迁往四川重庆,后又被安置到合川县三汇坝,1982年则迁往江苏徐州矿区;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改称华东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先是迁到了重庆后又迁到河北邢台。“搬家都是整箱抬着精密机械,别人都管我们叫‘箱子大学’”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艾荫谦告诉记者。北京钢铁学院本来也确定为外迁,临上火车的那晚,紧急通知留在当地,于是钢院幸运地留在了北京。

迁移的几年中,学校只招了工农兵学员。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几个风雨飘摇的学院才陆续回到北京。他们中大多数重新回到了学院路,只有石油大学搬到了昌平。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八大学院陆续更名为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学院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学院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矿业学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并入了北大。

状况

如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搬到了昌平。北四环路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另外几所高校隔离开来,那座立交桥也因此得名“学院桥”。学院路变化越来越大,学校也越聚越多,近20所高校云集至此。

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八大学院的基础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2年发展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16所高校的教学共同体。学院路共同体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其在校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辉煌成就

“八大学院”体育个个强

“八大学院”的老教授们无一例外都对自己学校的体育成绩感到骄傲。这与那个年代学院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

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还记得50年代的晨操,一吹哨,学生们都从宿舍出来到操场上整齐地跟着广播做操,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搞地质的,没有好身体出野外怎么行。“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的登山家中许多都是地质大学的学生。比如1984年毕业于水文地质专业的王勇峰1993年登顶珠峰,是我国仅有的2位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登山家之一。地球物理专业的藏族学生次洛,是国内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

谈到地大的登山家还有一段秘闻: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地大毕业的王富洲和队友贡布、屈银华胜利登上珠峰,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珠峰北侧登顶成功,人民日报发了号外。但是,海外并不承认中国人登上了珠峰,按照国际惯例,登顶后,应该360度拍照证实,但当时是凌晨四时,无法拍照。除拍照外,也可以等待以后登顶成功的人找到留下的物体时来证实。中国人没有拍照,直到 1984年,外国登山队登顶珠峰后,找到了王富洲等人当年登顶时留在上面的毛泽东石膏像,1960年地大学生的攀登珠峰成功才被世界承认。

“‘清华、北大、钢老三’,这说的是钢院的体育。”在50年代末的北京高校篮球赛中。钢院的男篮与体院的男篮相逢,业余队竟以5分优势击败专业队,轰动了全国高校体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958年在北京医学院读大三时,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第一届全运会400米栏的全国记录,并一举夺得了男子十项全能亚军。而北京医学院还有几项由钟南山创下的运动记录无人能破。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读于石油学院时,也是校女子手球队的活跃队员,还留下过一张赛场上飒爽英姿的照片。

“八大学院”的政坛人物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世纪60年代曾就读于当时的北京地质学院,当电视上出现温总体视察灾区、下矿井和矿工一起吃饺子的画面时,赵鹏大校长总是感到很亲切:“这完全是一个地质工作者最普通的本质,也是热爱人民,亲近百姓校风的自然流露。”赵鹏大透露,温总理在上学期间曾经连续三年的春节自愿跑到到农村去,和农民一起过节。总理热爱人民的品质从学生时代就体现出了。逢年过节,温总理无论多忙都会给母校的教师写信,并亲手写好信封。

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毕业于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她的老师林世洪还记得吴仪读大学时“夜闯男生宿舍”的故事。1959年盛夏的一天夜里,细心的吴仪劝阻了一个因失恋欲轻生的女生后,已是深夜两点,本着 “事不过夜”的习惯,她赶去找住在男生宿舍的班主任汇报。已经入睡的林世洪,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匆忙穿着背心、短裤就开了门,发现站在门口的竟是女学生吴仪。刚当老师不久的林世洪顿时感到窘迫。吴仪看到老师尴尬,反应很快,“就像她后来跟美国人谈判一样”(林世洪语),说老师你赶紧坐到床上吧,别感冒了,有件事情几句话汇报一下就可以了。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园网页上留有吴仪每次回校的报道,细节都很感人。有一次,返校演讲的吴仪,情切之时,竟郑重地向坐在主席台上的母校老师三鞠躬,令校长几欲落泪。

此外,让“八大学院”之一的钢院引以为豪的是,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从北京钢铁学院走上工作岗位的。

“八大学院”盛产院士

虽然无法考证学院路是否是国内院士毕业最多的地区,但老“八大学院”毕业院士人数之多为人称叹。

北京科技大学一共出了魏寿昆、柯俊、肖纪美等31名院士。1958年大炼钢铁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才刚刚从当时的北京钢铁学院毕业不久,她回忆到:我们都住在炉子上,平时三班倒,我一个人上、下班经常是半夜。到“高产放卫星”的大跃进时,我们每天十二小时两班倒,回想起来觉得当时胆子还是蛮大的,也很欣慰和自豪。我们的一号高得到团中央的奖励,被命名为“青年高炉”。

中国校友会网的“2009年全国高校院士排行榜”显示,全国高校院士数量排在前20位的高校中,老“八大学院”占了4席。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排名第12;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1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16;中国农业大学排名第1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院士数量也都排进了前40位。

北航的绿园

北航引以为荣的一景是被称为“大绿园”的花园。这个像公园一样的绿地碧树林立,甚至还有一汪湖水和小巧的亭台。绿园是“八大学院”中最大的一片花园,就像一片大绿肺一样滋养着代代学子。

北航的老教师描述,绿园最常出现的一幅画面就是湖边零星坐着晨读的学子,小路上有姗姗学步的小孩儿,草地上老人们安详地晨练,路人匆匆走过也不忘浮光掠影地看着园内的美景。非典时期,这里成为许多人寻找清净的场所。许多北航的学子都写过小诗描绘绿园美景。

地质大学一条路

地质大学校园面积很大,里面幼儿园、小学、中学、居民楼、各种店铺一应俱全。有人戏称,一个大学就像一个微缩的小社会,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可以在这里解决。让地大的学生印象深刻的是一条东西的笔直大路,这条大路从东校门到西校门长达一公里,一个弯都没有。这样长的一条笔直的大路在其他高校很难见到。

钢院的银杏林

因其风景如画,特别是一大片金黄的银杏林,钢院曾被多部电视剧、MV选为外景拍摄地。“银杏大道”就位于图书馆南侧的道路,路两旁银杏树的点缀,一年四季皆是风景。

夏天,银杏林青绿繁茂,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秋天,满树满地的黄叶,飘落的叶如黄蝶飞舞。“那彷佛四年前,黄色银杏叶片蓝的天……”2006届毕业生在毕业的晚会上,学生们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银杏叶片》,抒发对校园的留恋之情。

红旗操场的老柳树

石油大学红旗操场内有一棵知名的大柳树。教授余世诚告诉记者,他上世纪50年代在这里上大学的时候,这棵枝繁叶茂的老柳树就在这里,粗壮得两个人才能合抱。后来修操场的时候,都舍不得把树挪开,为了这棵树,操场在施工时移了两米。

这棵老柳树一直是石油大学的一个标志,直到迁校它还都在。由于原校址被占扩建,这棵大树才消失。年近80岁的余世诚告诉记者,石油学院的青年园中有很多大杨树、柳树都是当年他们亲手栽种的,还保留着。许多老教授回去追忆青年时代,总要找找他们当年读书时的那棵树。

北林的银杏大道

一进小南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金色大道“银杏大道。”。

各校之最

北航社团活动之最

北航数目众多的社团曾是北京高校社团之最,号称“百团大战”。虽然是理工科院校,但北航共有体育、文学、艺术、经济、科技等社团70多个社团,比如著名的凌峰社以及网球协会、军事协会、大嘴英语爱好者协会、大学生心理协会、漫画社等。不管学生有什么爱好,在北航的社团里都能找到类似的群体。每到社团招新或者社团文化月时,社团成员就在学校里支起一个摊位,向新生介绍社团活动。

此外,北航还拥有自己的艺术馆。艺术馆定期展示国内外当代艺术作品以及传统文化,面向师生免费开放。

地质大学院士数量最多

中国地质大学也先后有30多名院士,如今最高龄的院士已经近110岁。北京地质学院在老“八大学院”中是院士最多的学院,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当时的地质学院培养出众

多两院院士,如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就是1956年从地质学院毕业的。

按照以往院士和每年的学生人数比例计算,平均2000人中可以出一个院士。学校经常以此激励每届新入学的学生:你们这一届中至少要出两个院士。

钢院的市长数量最多

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钢院素有“市长摇篮”之称,国内有30多个市的历任市长或副市长毕业于原来的钢院。

据悉,在钢院中曾经担任市长、副市长的有,原北京市市长刘淇、副市长孙安民,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副市长朱宗葆,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南京市市长王宏民、副市长黄孟复,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副市长陈明德……巧的是,北京钢铁学院第一任院长高芸生曾经担任黄石市市长、第二任院长张文奇曾担任唐山市解放后第一任副市长。

地大的登山运动员最多

在大学界,有这样一句话:登山对于中国地质大学而言,就像中文如北大,理工如清华。地大并没有专门的登山专业,但登山是地质专业的必修课,许多学生都成为了有名登山家。

1958年,当时的地质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支业余登山队;1960年,1958届毕业生王富洲登上珠峰;1961年组成的女子登山队登上新疆贡格尔久别峰(海拔7595米),创造了女子登山的世界纪录。据校史记载,地质大学先后有5900多名师生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登山运动员证书,确是可以称得上培养的登山运动员之最。

参考来源

  1. 八大学院,360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