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尺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尺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位于城西北24公里,共辖八尺、角坑、肥田、排下、石峰、凤头、筀竹、南塘、楼前、黄沙、樟田11个村,1个社区,118个村民小组。9181人(2017年)。

除原住居民外,全镇共有三胞932人,其中台胞810多人,香港同胞37人,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侨华人80多人。均是汉族,客家人,讲客家语。[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镇政府驻八尺圩,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北纬24°44′,东经115°48′,东邻仁居,河头两镇,南连中行镇,西南与江西省留车镇接壤,北与江西南桥镇毗连。粤、赣分界段牛埃石竖有界碑一块,位于206国道东侧约5米处,一面刻有"广东、20、国务院、1999年"字样,另一面刻有"江西"字样。距界碑约200米,粤、赣交界206国道于1993年建有广东省大门,门顶上方书有鎏金棣书"广东人民欢迎您再次光临"字样。粤、赣边界线八尺段长约26公里,界域面积108.5平方千米(2017年),从西南至东北走向,在八尺境内接壤的自然村是樟田、八尺、角坑、排下,石峰、凤头、个竹、黄沙等村。

气候

八尺气候,1月平均气温是9.9℃,极端最低气温-7.3℃,7月平均气温是27.6℃,极端最高气温39℃,年平均气温20.5℃,年均日照时数1873.8小时,无霜期平均298天,年均降雨量1693毫升.[2]

基本情况

八尺地处丘陵山区,为粤赣两省边陲,沿206国道北上5公里,即是江西、广东两省大门,两省群众每天都有频繁的往来,是个独特的边境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的武夷山脉向南延伸,山峦重叠,绵延起伏,间有大小不等的河谷平地。梅州市平远县第二高山--角山嶂,就屹立于该镇的西面。主峰海拔1030米,顶峰有约300平方米的平地,50年代曾在顶峰竖有航空标塔,因其峰的东西两边形如动物初长出来的两角,取名角山嶂。它与附近的八岭嶂,梅州岌等山连成一片,处群山环抱之中,气势雄伟。

八尺的水资源丰足,全镇11个村,除排下村的溪水汇入东江,其余10个村的溪水汇入韩江,是东江源和韩江源之一。八尺的水系分布均匀,樟田河发源于角坑角山嶂和金溪两条支流至八尺村汇合后流入樟田再入黄田水库,全长10.2公里,集雨面积30平方公里;稔田河发源于凤头村梅龙寨(风头嶂),经凤头、石峰、肥田、南塘、楼前、稔田,流入黄田水库,全长18.9公里,集雨面65平方公里。八尺水资源较丰富,一般不会受旱。河滩地头周围的山地植被茂密。2005年末统计,建有蓄水工程97宗,有效灌溉面积4097亩。开发电站10座,总装机1559千瓦,平均年发电量300万千瓦时,电力已并入县电网。全镇11个村,70%居民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八尺的土壤主要是黄泥沙质土、水稻土、菜园土。土质较为疏松,湖洋、崩岗较多,有"八尺九乡,湖洋崩岗"之谓。八尺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储藏有稀土矿、磁铁矿、花岗岩、云母石等。特别是凤头、个竹两村含高铕的稀土储量多。

八尺镇有耕地面积16905亩,其中水田14787亩,旱地2118亩。主要出产稻谷、烟叶、生姜、西瓜、甜玉米、黄豆等。是梅州市名牌"五叶神"香烟原材料----烟叶的种植基地和平远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山地已种植优质脐橙7000多亩,年产橙果2450万公斤,年产值6000多万元,种植油茶3000多亩,年产纯正油茶3.8万公斤,产品纯正、质优、热销海内外。有鱼塘面积1600多亩,养殖鲩鱼、鲮、鲢、鲤鱼等,年产30万公斤。每年春季有大批鱼苗上市。八尺镇是全梅州市出产稻谷的第一大镇,粮食统购统销时期,每年交售给国家180多万公斤,可称之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群众充分利用多余的稻谷酿造白酒、糯米娘酒。

八尺镇是粤东地区著名酒镇,号称梅州市的茅台镇,设有八尺镇酒业协会 。全镇现有中大型酒厂酒坊66间,年产八尺米酒约10000吨、八尺娘酒6000吨。酒品种主要有八尺小锅米酒、禾米香酒、糯米白酒、黑香米酒、黑糯米酒、高禾子酒、八尺娘酒、八尺黄酒、月子酒、红豆娘等。酒色清纯,味醇香可口,引人思饮,供不应求。八尺米酒、八尺娘酒远销粤东、赣南、闽西三角地区,并且辐射广东地区(如广州、梅州、深圳、惠州、河源、东莞、佛山等),仅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就有480余家销售八尺小锅米酒、八尺娘酒的商店。

全镇山林面积12.5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11.5%,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主要有松、杉、樟、柯、橼、枫、竹和其它阔叶林木。每年向外出售大批木材加工产品,是平远县木材重点产区之一。矮子嶂、豪龙、豪坑等山地盛产毛竹,竹林面积1.8万亩,每年都有几十万支原竹调出,当地群众都能编织竹制品出售。

此外,八尺产的冬笋、乌蕃薯干、大咸菜、水咸菜等是味美质优的山珍菜肴,逢年过节都有大批外地人或亲友托人购买,或亲自到圩场上随买随带,供亲友享用。

地名来历

一说是建圩场时突然从天上掉下一块陨石,经测量刚好八尺见方而称八尺圩;另一传说,原老圩的街道宽八尺而称八尺圩,从此八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3]

历史

清嘉庆行政建制称九乡,民国初年称八尺乡。新中国成立后,称八尺乡,属平远县第二区(河、八区)。1952年至1954年,平远、蕉岭合县、八尺属第六区。1954年,蕉、平两县分治后称八尺区。1956年3月施行联乡制,属八尺区,称八尺乡。1958年称八尺人民公社,辖河头、八尺两个乡。1959年1月至1961年,平远、兴宁合县后仍称八尺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平远县治,称八尺人民公社。1983年设区、乡、村建制,称八尺区公所。1987年改称八尺镇。

1986年8月,王屏山副省长前来该镇视察文化教育工作,亲笔为"八尺影剧院"提写院名;1994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谢非曾前来该镇视察工作,并深入樟田村了解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

基础设设

八尺交通发达,以八尺圩为中心,向四面展开。南北向是通往江西省和平远县城的206国道,东北是通往广东省重点生态旅游区--五指石的必经之路,全镇11个村均铺筑有宽5米或4米的水泥公路,总里程98公里。圩镇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均饮用自来水。

八尺圩是个年轻而有活力的市场,由八尺村韩德辉(号文韶)先生带头创建,于1945年农历10月11日从原八尺老圩新迁至此。206国道贯穿而过,与江西的南桥、留车两镇相邻,与本县的仁居、河头、中行等镇相邻。交通发达。解放前圩镇占地约6万平方米,商店也不多,解放后,特别是1985年以来逐年发展扩大,从南至北街道长700多米,宽15米,圩镇建筑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有两条横街连接206国道,街道铺筑了水泥路面,街道两边种有绿化树,安装有明亮的灯光,环境整洁美观。206国道八尺收费站至仁八路口全长2000多米亦装有明亮的路灯。全国各地的客货车辆川流不息的往返于国道。圩镇中有商场等店铺100多间,现有八尺中学、八尺中心小学,电信支局、邮政支局、信用合作社、木器厂、兽医站、交通管理站、森工站、加油站、八尺供电所、镇企业办、工商所、影剧院、平远交警中队、三阳家私厂、206国道八尺收费站均座落在八尺圩。原有国税所、地税所、农业银行八尺支行、粮食管理所、八尺供销社、食品站等单位因改制于近年先后撤出。原八尺农械厂生产的各类型水轮机远销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市和本省各地,拥有200多职工,是当时平远县的知名企业,1980年后国家对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后已停产。每逢农历一、四、七,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八尺赴圩,不仅是附近的村民,就连毗邻的江西南桥镇和本县大柘、河头、中行、仁居等乡镇的商贾也汇集到八尺圩交易。每到圩日,集市交易人员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八尺圩农副产品交易活跃,市场繁荣,是个极富生命力发展前景看好的边贸市场。

正在建设中的进士公园,选址在我镇粮所房产(原八尺镇中心小学)所在地,规划占地面积约为1万多平方米,共分为文化区、休闲区、运动区等3个主要功能区,公园设置有石刻、屏风、楣杆、凉亭、诗联廊、图腾、雕塑、文化墙和广场舞台等10多处造景。公园建设工程的总造价约为280万元,预计到十一月底完工。

全镇有外商和港、澳、台慈善机构等热心人士投资捐建的希望工程学校3间,分别是八尺高慧宜中心小学、樟田小学、楼前举芳小学教学楼。外商投资的水力发电站两座,分别是稔田二级电站和金溪二级电站。还有外商投资兴办的工矿企业11家,分别是平远县胶合板有限公司1间、三阳家私厂1间、自来水厂1间、方正木业有限公司1间、磁性材料厂2间、平安砖厂1间、木制品厂1间,粮食加工厂1间,还有梅州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威华茶果场等企业,全镇共引进外资1,530万元。

八尺镇民风淳朴,百姓勤劳善良。交通、通讯发达,可开发利用的场地多,水电充足,投资环境良好,实为一方投资办厂的风水宝地。

八尺镇为黄田水库移民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全镇为128户移民新建钢筋水泥楼房,总投资453.667万元,安置移民617人。黄沙村已成初具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典范。[4]

经济

八尺镇 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资源,交通发达,自国道206线修建以来,以有不少大型企业入住,其中有 卷板场、脐橙冷冻场、木器场、陆明家私场、等大型企业,给当地财政收入带来较大收益,丰富的森林资源更是受企业欢迎。

广东脐橙之乡平远 而 八尺镇正是重要种植地区,其独特土质种出来的脐橙,甘甜爽口,远销海内外。

文化艺术

有八尺村"桌狮舞"队,角坑村"船灯舞"队,凤头村"船灯舞"队, 竹村"马灯舞"队、"舞龙队",南塘村"舞龙队",石峰村"舞狮队",八尺、角坑、肥田村文艺表演队等。逢年过节这些表演队伍敲锣打鼓,鼓乐齐鸣,巡回到各村和临近乡镇以及江西省南桥、留车两镇的许多村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所到之处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角坑村的文艺表演队自19世纪50年代始至20世纪80年代一直活跃30多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多次代表八尺镇赴县、市汇演,获得许多奖项,在本县内具有较大影响。

有明朝嘉靖六年萧氏八世祖南庄兴建的肥田村"山阴书院";有高堂寨、磨石寨、虎踞寨(蝴蜞寨),七娘寨等古山寨;有明末进士韩元勋祖屋门口两侧的石狮一对;有书画家韩实根的作品:"春夏秋冬"四季条屏画,"福禄寿"、"铁拐炼丹"、"刘海钓蟾"等10余幅生动逼真的国画,收藏于凤头村湖子里;还有韩实根手书竹简沉雕对联2副,一联长约九尺,曰:"何必读尽圣贤书能全道德便为实学,纵然志周天下事不知进退终是愚人。",另一联长三尺,曰:"望竹有高节,闻鸡愿着鞭",由其后裔收藏于家中;有大革命时期红四军在排下村晒楼上壁书:"打倒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宣传标语,有个竹村莲塘的"石楣杆"两柱。

进士公园建于原八尺镇中心小学所在地,规划占地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北接八尺中学,南连新中心小学,西邻八尺圩街,东连原粮所背山,公园共分为文化区、休闲区、运动区等3个主要功能区,公园设置有石刻、屏风、楣杆、凉亭、诗联廊、图腾、雕塑、文化墙和广场舞台等10多处造景 。[5]

特产名吃

主要出产优质水稻、八尺小锅米酒、糯米娘酒、八尺锅子饭、八尺狗肉、笋干、脐橙等。角坑杨梅树岗上的米,色白晶莹,煮出来的饭具有自然香味,口感柔软,多吃不腻,是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的梅城老板首选和定购的优质大米,素有杨梅树岗上的米之称。八尺的锅子饭是圩期在饭摊上焖煮的一种米饭,选优质大米先用水淘净杂质,然后用小锅、微火焖煮,饭柔软,香而不腻,口感特好。用纯正优质大米酿造的小锅米酒、娘酒,亦具特殊的醇香,口感甚佳,引人垂涎,远销各地;八尺的乳狗肉,色、香、味俱佳,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唔稳"之美称,狗肉将焖好时散发出来的香味十分刺激人的食欲,是下酒的上好肉料,深受过往客商和居民的喜爱,远近闻名 。

参考文献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