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思巴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思巴字大元通寶原圖鏈接來自 知乎 的圖片

八思巴字,也常被稱為八思巴文,是蒙古元朝忽必烈時,由國師八思巴根據當時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種文字,用以取代標音不夠準確的畏兀兒人塔塔統阿創的塔塔統阿蒙古文。然而此時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已經分裂為大元和四大汗國各自為政,因此八思巴字一直只有元朝採用,並主要用作為漢字標音符號。被明朝推翻之後,八思巴字遂廢棄不用,但還在北元通行過一段時期。到了明末,蒙古高原的蒙古人被其他國蒙古民族同化,轉而重新採用蒙古文字。

八思巴字蒙古語

自從元朝頒布八思巴文後,皇帝的蒙古文聖旨皆改用八思巴字拼寫,學界稱為八思巴字蒙古文。然而不少蒙古宗王的令旨,敦煌及亦集乃路黑城的民間契約或官方文書,仍然多數使用胡都木蒙古文寫成。由於八思巴字精於準確標音,八思巴字蒙古文保留了大量中古蒙古語的資料,被視為研究蒙古語音韻學的寶庫[1]

漢語音韻學

由於八思巴字是一種嶄新的文字,當時元政府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著書立說,指導國民如何使用這種文字。這些書籍包括有用八思巴字對譯漢語或其他語言的資料。如元代朱宗文1308年校《蒙古字韻》[2]和在1325年後增補入陳元靚《事林廣記》的《百家姓蒙古文》,後世人可利用它們來研究元代漢語的音韻系統,和發展成北方官話的過程。書寫漢語時在八思巴制定的字母中去掉ꡘ(囉)、ꡢ(遐)、ꡥ(惡)三字,而增入ꡤ(法)、ꡚ(設)、ꡜ(訶)、ꡗ(耶)四字的變體字ꡰ(敷)、ꡮ(審)、ꡯ(匣)、ꡭ(喻)。

其他影響

八思巴字雖然在歷史舞台上出現的時間很短暫,但由於當年蒙古帝國的幅員廣闊,加上因為行軍的原因,這種文字實際上流傳的區域比常人想像中大。例如:今時今日在語言學上對八思巴字的研究最深入的,除了中國的學者以外,亦包括俄羅斯日本的學者。當中,俄羅斯的學者主要是研究有關八思巴字跟其他中國西北的文字,如:西夏文及女真文的關係;而日本方面,由於當年蒙古人的入侵帶來了不少鑄有八思巴字的令牌及器物,這些器物都成為了日本方面研究這種文字的珍貴材料。

統一碼標準

統一碼聯盟過去一直都希望把八思巴字納入編碼範圍,但由於八思巴字的文獻主要以中文為主,而在大中華以外地區又少有其他文獻,所以進展一直十分緩慢。後來由於電腦上字型技術的成熟,使網絡上出現了不少有關創作字型的討論區。在這個偶然的環境下,有人提出了八思巴字的編碼問題。其後Unicode基金會向中國大陸的代表請教有關八思巴字的編碼。在各國學者的努力合作下,編碼終於在2003年完成,並於2006年夏季推出的統一碼5.0版開始出現。統一碼5.0編配了56個編碼點與八思巴字,從U+A840到U+A877。尚有其他字型的變體,透過複雜文字編排亦可表示出來。

視頻

八思巴字 相關視頻

小小少年說:文字的傳承——八思巴文銅印
八思巴文是忽必烈讓八思巴所創,是元朝官方內部文字

參考文獻

  1. 那些你看得到讀不出的中國古文字,記錄曾經輝煌的歷史,齊齊哈爾詩詞網,2020-02-11
  2. 蒙古字韻,可可詩詞網,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