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八王之亂

增加 5,23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布了占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皇族內部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8577 《晉書》 ]</ref> 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 [[ 八王之亂 ]] 」。<ref>[https://kknews.cc/zh-tw/history/avm3xx.html 每日頭條\ 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哪八王?起因是什麼?]</ref>   八王之亂從291年(元康元年)開始到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續16年。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引發戰爭,禍及社會。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綜觀古今,統治階級為了爭奪最高權力進行的階級鬥爭,用殘酷、血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父子相殘,夫妻反目,手足相爭,聯繫到曇花一現的西晉帝國,很多人會立即想到八王之亂。 說起「窩裡斗」,在中國歷史上,大概還沒有能比得上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那么正宗且波瀾壯闊的了。「八王」按出場順序排列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其中,汝南王和趙王分別是[[司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間王和東海王分別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和[[司馬馗]]的孫子;楚王、長沙王和成都王分別是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來,這「八王」之間的親戚關係還真不算遠。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不能協商解決呢?說起來,他們也算是「協商」過了,只不過用的工具不是語言,而是刀槍。 這場「窩裡斗」的禍首,是傻皇帝的正宮娘娘[[賈南風]]。晉武帝死,傻太子[[司馬衷]]即位,朝廷大權把持在太后之父楊駿手中。賈娘娘不甘心,經內外串聯、上下點火,終於誣陷楊駿「為亂」,將楊氏親黨一網打盡。 不過,賈后空忙了一場,毛也沒得著--取代楊駿執政的是汝南王和太保衛瓘。她忍了幾個月,竟誣陷二執政有「廢立之謀」,讓楚王在夜裡帶兵圍了二人的府第,殺之,然後又以「矯詔」的罪名殺了楚王。 其貌不揚的賈后一石三鳥,終於攬大權於一身。如果她稍知收斂,也許結局就不會是後來那個樣子了,但她正相反:剛愎專權,淫虐日甚。這還不算,先是廢了太子司馬遹,繼而斬草除根。這就等於向窺伺在旁的趙王揚起了使之亢奮的「紅布」。結果,賈氏親黨被一網打盡。後來,賈娘娘被賜了一杯金屑酒,也嗚呼哀哉了。 趙王執政八個月,似乎不大過癮,乾脆一把搶過御璽篡了位。趙王眼睛不好,人稱「瞎兒」。「瞎兒」奪了「傻兒」的皇位,激起眾怒。過了兩個月,鎮守許昌的齊王起兵,成都王、河間王也一前一後地響應。三個晚輩和長輩打了兩個多月,雙方戰死近十萬人,最後以「瞎兒」失敗被賜死告終。代之而起的齊王命運不濟,執政僅半年,又被長沙王攻殺;受齊王株連被處死的近二千餘人。 司馬氏個個不含糊,殺人似砍瓜切菜般順手,好象腦袋剁下來還能長出一個來。這些「王」們無一例外搶的是中央政府。但是把人都殺光了,還統治誰呢?在這方面,「八王」們實在不如匈奴首領劉淵有遠見。劉淵手下大將劉景攻克晉國的城池,把男女三萬多口淹死於黃河之中。劉淵得報怒道:「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於是降了劉景的職。(《[[資治通鑑]]》卷八十七)<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45983 《資治通鑑》]</ref>「八王」視「細民」如草芥,怎麼能有好結果? 太安二年(303年)八月,河間王、成都王聯兵進攻執政的長沙王。第二年五月,東海王發動政變囚長沙王,向對方講和。長沙王落在河間王的部下、殺人魔王張方的手中,被「炙而殺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被「燒烤」了。 就在司馬諸王大打出手如火如荼之際,別人也沒有閒著。匈奴左賢王劉宣等私議:「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矣。」(《晉書·載記第一》)很不幸的是,存有這種心思的並非劉宣一人: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肅天水、秦安一帶)、雍(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的氐、羌推氐帥齊萬年為「皇帝」;永康二年(301年),散騎常侍張軌求為涼州刺史,「陰有保據河西之志」,而自316年晉愍帝降漢國、西晉亡後,當時的前涼勢力統治者張寔保劇涼州河西之地,雖向晉王司馬保、東晉稱臣(正式冊封要遲至東晉咸和八年),但其半獨立的態勢、實際割據涼州的野心立場不容否定;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蠻人張昌據江夏(今湖北安陸)擁立丘沈(後改名劉尼)為天子,建國號「漢」;永興元年(304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稱王,建國號為「成」,並於兩年後稱帝;也是在這一年,[[匈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東北)稱王,建國號為「漢」,並於308年稱帝;永興二年(305年),右將軍陳敏據江東叛,自稱楚王。此外,後來建立「前趙」的匈奴人劉曜、建立「後趙」的羯人石勒、開「前燕」之基的鮮卑人慕容皝等,都經過這場戰亂的鍛鍊,不斷成長壯大起來。     
==八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avm3xx.htm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avm3xx.htm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avm3xx.html
== 影片 ==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