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公主道 |
---|
|
公主道(Princess Margaret Road),初称楠道,是一条位于九龙中部的双程分隔道路,全长2.31公里,始于窝打老道,经过采石山、十二号山和京士柏后,在尖沙咀漆咸道南作结,部份路段设有行车天桥疏导交通。
当中介乎康庄道至窝打老道一段被运输署纳入香港1号干线的一部份。公主道启用时称为“楠道”,初时南端只到达爱民邨,1959年港英政府对楠道进行重修,并延长至红磡。重修工程在1966年3月1日完工,适逢英国玛嘉烈公主于当日访问香港,楠道遂于重修完工当日易名为“公主道”,以作纪念。公主道中隶属干线系统的路段车速限制为每小时70公里,而非干线路段的车速限制原为每小时50公里,自1999年4月18日起获放宽为每小时70公里,和其馀路段看齐。
历史
公主道于1950年落成时称为“楠道”,其中“楠”是指苏格兰的楠郡,中文名只是音译,与楠树并无关系。而当时的楠道只到达爱民邨敦民楼,并未连接至红磡湾。
1959年10月10日,港英政府决定兴建海底隧道,因而决定延长及扩阔楠道[1],并于同年11月14日就工程刊宪[2],港英政府更于1964年提出兴建连接楠道和窝打老道,横跨亚皆老街的行车天桥,并在同年11月动工[3]。在1966年3月1日,英国玛嘉烈公主访问香港,适逢楠道的延长工程完成,为纪念此事,港英政府遂于公主访港当日将楠道改名为“公主道”,而横跨亚皆老街的一段天桥则于同年4月4日通车[4]。
随著新界东北部新市镇的急速发展令使用公主道往返港岛与新界东北部的车流急剧增长,当局决定在1981年决定重建公主道天桥[5],重建计划原拟于1985年动工,而工务司在1984年亦发现天桥出现结构问题[6],旧天桥终在1986年1月起分三阶段重建[7],由旧桥的双线没有中央分隔道路改建为四线双程分隔道路,整项工程由西松建设负责,并斥资六千万港元,于1989年3月10日正式完工[8]。
以往行经公主道的车辆若往返前尖沙咀和红磡黄埔花园,皆必须途经康庄道、佛光街或漆咸道南,惟该等车辆时常被红磡海底隧道的车龙影响,政府遂在1996年6月兴建一条连接红磡绕道、漆咸道南及公主道的高架道路,视为公主道的延伸部份,命名为公主道连接路,而连接路更直通黄埔花园,减轻佛光街交通压力,并于1999年8月31日通车。但在2019年3月1日,政府宣布将连接路纳入红磡绕道的一部份,不再视为公主道的延伸路段。
走线
公主道全长2.31公里,由窝打老道和亚皆老街的交界作为起点,然后向南延伸,沿途和培正道、卫理道等道路交汇,再和红磡绕道及康庄道分道扬镳,隶属香港1号干线的路段亦随之结束。公主道其后以行车天桥的方式跨过加士居道,并到达漆咸道南,公主道随之而作结。
现时公主道在卫理道以北的路段位于九龙城区,以南则属油尖旺区[9]。
参考文献
- ↑ 京士柏开山楠道将延长. 大公报. 1959-10-10 (Chinese (Hong Kong)).
- ↑ 加士居道及漆咸道路口将动工重修 楠道亦廷长连接加士居道. 香港工商日报. 1959-11-14 (Chinese (Hong Kong)).
- ↑ 九龙的大型天桥长一千六百馀呎 将位于楠道窝打老道及亚皆老街的回旋处之上 天桥建成后只准行车不准行人 工程现已开始 预计再经十五个月左右即可完成. 大公报. 1964-11-28 (Chinese (Hong Kong)).
- ↑ 公主道天桥明下午通车 开放初期为双程路线. 大公报. 1966-04-03 (Chinese (Hong Kong)).
- ↑ 首次将落成之大桥拆卸 工务局决定明年重建公主道天桥. 香港工商日报. 1981-10-13 (Chinese (Hong Kong)).
- ↑ 公主道天桥设计有缺点 当局硏究补救办法 明年改为四行车线. 工商晚报. 1984-08-19 (Chinese (Hong Kong)).
- ↑ 公主道天桥六月开始重建工程分三期进行预计需时三年 九龙城区议员担心工程影响交通. 大公报. 1986-02-14 (Chinese (Hong Kong)).
- ↑ 改建时仍维持双线行车构思佳 公主道天桥启用 四线行车改善九龙及新界交通 减低弯度设中央分隔栏增安全. 华侨日报. 1989-03-11 (Chinese (Hong Kong)).
- ↑ 分界图索引 (PDF). 区议会选举2019. [2020-07-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