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元」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
[[File:公历纪元.png|350px|缩略图|右|<big>公历纪元</big>[https://pic.wenwen.soso.com/pqpic/wenwenpic/0/20190623064003-1177566975_png_600_470_396909/0 原图链接][https://wenwen.sogou.com/z/q712744949.htm 来自 搜狗问问 的图片]]]
 +
 
 +
'''公元'''(''' A.D.''' ) ,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Common era,缩写为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 B.C.E.)的说法。
 
 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Common era,缩写为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 B.C.E.)的说法。
行 5: 行 7: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ref>[http://www.ckdzb.com/newshow.aspx?id=73395 公元前和公元后从那年开始算起?公元纪年是怎么来的],参考之家,2019-2-26</ref> 。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通用==
 
==通用==
行 21: 行 23:
 
==算法==
 
==算法==
  
[[格里历]]与[[儒略历]]大致一样,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约每128年就误差一日。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将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
+
[[格里历]]与[[儒略历]]<ref>[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8-07/16/c_137340911.htm 公历的前身——儒略历],科普中国,2018-07-16</ref> 大致一样,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约每128年就误差一日。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将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
 +
 
 +
==视频==
 +
===<center> 公元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历史上经常说的“公元前”“公元后”是怎么来的?今天可算知道了</center>
 +
<center>{{#iDisplay:r082741xz5s|560|390|qq}}</center>
 +
 
 +
<center>历史公元纪年法</center>
 +
<center>{{#iDisplay:i0810343hox|560|390|qq}}</center>
  
 +
==参考文献==
 
[[Category:327 歲時;曆法;應用天文學]]
 
[[Category:327 歲時;曆法;應用天文學]]

於 2022年7月20日 (三) 09:56 的最新修訂

公元( A.D. ),即公曆紀元,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曆與格里高利曆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說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1]。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

通用

西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曆,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法、紀年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西元紀年,但仍然並用我國傳統農曆,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西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西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還有干支紀年法、道教曆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佛教紀年、伊斯蘭教紀年、猶太教紀年、日本紀年、希臘紀年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曆法。從黃帝紀年開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算法

格里曆儒略曆[2]大致一樣,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格里曆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曆的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曆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曆開始實行時,將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變。

視頻

公元 相關視頻

歷史上經常說的「公元前」「公元後」是怎麼來的?今天可算知道了
歷史公元紀年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