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在传统的认识中,公共外交被简单地等同为宣传和政策的创可贴,集中化的大众传媒是主要手段。非政府组织[1]及其网络的兴起标志着“新公共外交”的崛起。新公共外交强调双向对话,将公众视为意义的共同创造者与信息的共同传递者,是“巧实力”武库中的重要工具。
定义
“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国家应从各种角度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说明本国政策,解释外国公众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同时在国际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提升本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可用概述图描述公共外交的范畴及其与政府外交的关系。狭义的或者古典的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是指一国政府与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它的活动手段包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其主要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而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2],公众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公共外交活动中来,或者有更多的公众行为具有公共外交效果。相比而言,赵启正提出的中国版的公共外交定义更具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定义历来各有不同,如日本、美国等都有对其不同的定义。目前,美国出现的“新公共外交”的概念与赵启正中国版的公共外交定义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详细内容
所谓公共外交,是二战后的产物,更准确地说,是美国在冷战时代的一个“发明”。
“公共外交”作为一个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65年,当时美国塔弗兹大学弗莱舍法学院系主任埃德蒙德·古利恩(Edmund Gullion) 将其定义为:“公共外交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含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 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开发, 一国私人利益集团与另一国的互动, 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在当时,公共外交主要指美国新闻署所从事的非传统性外交活动,如包括国际广播在内的信息活动及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等。1987 年, 美国国务院《国际关系术语词典》把公共外交定义为:“由政府发起交流项目, 利用电台等信息传播手段, 了解、获悉和影响其他国家的舆论, 减少其他国家政府和民众对美国产生错误观念,避免引起关系复杂化,提高美国在国外公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进而增加美国国家利益的活动”。1997年美国政府将新闻署并入国务院时的政策设计小组认为公共外交是通过理解、增进和影响外国公众的方式来促进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
对中国而言,我们在公共外交领域的起步较晚。
2009年七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开展公共外交,这标志着公共外交正式提上政府的议事议程。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部长杨洁箎第一次公开谈论公共外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公共外交作用和影响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未来除了卓有成效的政府外交之外,我们需要多头并举,在人民外交、二轨外交等先辈积累的成功外交经验基础之上,就不同媒介形态都应开展更灵活、机动、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
原理综述
对于公共外交的内涵,欧美各国未有太大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关系问题,即公共外交能否登上国际关系理论的“大雅之堂”。公共外交是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的外交决策行为,以国外民众为对象,它强调外交实施国(主体)与国外民众(受体)的“合作”关系,这与国际关系中冲突常有而合作不常有的“无政府状态”前提是相矛盾的。
“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的舞台,面对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众,甚至政府机构,从不同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公共外交比起我们熟悉的“民间外交”的内涵更丰富。
一般规律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在实施公共外交时,都必须遵循一般的运作规律。
从内涵上来说,公共外交是一种公众取向的双向交流过程;
从目标上来说,公共外交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的不同层次追求;
从战略上来说,公共外交是一种目标细分的针对性极强的外交作业;
从组织上来说,公共外交是一种具有协同性的政治支援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在开展公共外交的时候,都必须把握公共外交的内在规律,并与本国的外交实际结合起来,开创具有本国特点的公共外交。
应用实例
公共外交在国际交往场合无处不在,具有广阔的舞台。公共外交随时随地都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公共外交可以体现在一次文化展览盛会上,又可以体现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或一次出口产品推介会上,甚至体现在人和人的一次交谈中。
基本特征
一是广泛性。公共外交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官方与民间的各种双、多边对话交流,涵盖经济、教育、人文、传媒、科技、体育、军事等多个领域。二是互动性。公共外交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注重通过双向交流,达成理解和共识。政府通过公共外交对公众民意产生影响,民意也对政府决策产生反作用。三是渐进性。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了公共外交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公共外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细水长流,以量变促质变。四是间接性。公共外交工作中,政府更多的是发挥组织 、推进作用 ,由媒体 、民间组织、智库、学术机构、知名人士及普通民众活动为主。
参考文献
- ↑ 关于境外非政府组织,这些知识你知道吗?,搜狐,2022-04-15
- ↑ 互联网时代是什么意思,看完这个你就知道明白了,搜狐,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