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故事:與眾結善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公案故事:與眾結善緣.長者就說:「你這麼精進用功,不如以後每天到我家來,我供給你滿缽的食物,這樣你就不用再費心沿路托缽了。」
== 原文 ==
在久遠劫前,有一位師父帶着一群年輕沙彌在一間古寺里修行。他的教法很嚴厲,嚴格要求沙彌要精進用功,勿自我放縱、浪費時光。
老師父常對小沙彌們說:「大家要精進用功,不管是行住坐臥,都不應偏離修持。哪怕是在外托缽,走在路上也同樣要時時背誦經文。」
其中有一位小沙彌,他謹記師父的教法、依言奉行。有一天,他托缽出門乞食,眼睛專注地看着缽,直直地向前走,口裡朗朗地背誦經文。
那時,有一位長者看見他,打開大門要請他進去,可是由於小沙彌背誦得很入神,而忘記了要托缽乞食,一戶戶地走過去。
長者看到小沙彌從他家門口經過,嘴裡還一直念誦經文,沒有注意到周圍的情形,覺得這位沙彌很可愛!他就向前叫道:「小沙彌,你的缽還是空的,怎麼走過我家門而入呢?」
小沙彌說:「長者,我太專心背誦經文了,所以走過頭而不自知!」
長者又問:「你為何這麼專心,乃至對周圍的環境都沒有留意?」
小沙彌說:「我師父對我們要求很嚴格,教我們時時精進,不能放縱。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背誦很多經文,而且要背會才可以回去。」
長者就說:「你這麼精進用功,不如以後每天到我家來,我供給你滿缽的食物,這樣你就不用再費心沿路托缽了。」
從那開始,日日、月月、年年,都是由長者供給沙彌基本的生活所需,讓他無後顧之憂的修行。年輕的沙彌很感恩,更加專心精進、深入經藏。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 ,就告訴弟子:「當時的沙彌就是我,而那位長者就是現在的阿難。阿難生生世世都護持我,我則引導阿難入正知見,這都是因為往昔阿難種了善緣的結果啊!」
省思
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歡喜或滿腹煩惱,需看過去和現在是否與對方結了善緣。有所付出,彼此互相關懷、照顧,即是結善緣。若損傷他人利益,彼此矛盾、仇視,乃至讓他人不愉快等等,都是在結惡緣。結下惡緣,無形之中就在損減自己的修行。所以發願度眾生的大乘行者,此時開始就應身語意三業與眾生廣結善緣,這樣才能更好度化眾生,自覺覺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