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六六六
六氯环己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6Cl6 ,白色晶体,有8种同分异构体,对昆虫有触杀、熏杀和胃毒作用。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六氯环已烷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目录
【性状 】
白色结晶
溶解性(ºC)
溶于苯,微溶于氯仿,不溶于水
摩尔体积(m3/mol)
182.5
等张比容(90.2K)
462.0
摩尔折射率
56.64
熔点(ºC)
158
表面张力(dyne/cm)
41.0
极化率(10-24cm3)
22.45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56.64
2、摩尔体积(m3/mol):182.5
3、等张比容(90.2K):462.0
4、表面张力(dyne/cm):61.0
5、极化率(10-24cm3):22.45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8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6、重原子数量:12
7、表面电荷:0
8、复杂度:104
9、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共价键单元数量:1
【贮存方法】
本品应密封保存。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保持干燥 。
【人体危害】
人体中毒时,对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多汗、无力、震颤、上下肢呈癫痫状抽搐、站立不稳、运动失调、意识迟钝甚至昏迷,并可因呼吸中枢抑制而呼吸衰竭。对消化系统造成流涎、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疼痛而腹泻等症状。呼吸及循环系统可以造成咽、喉、鼻粘膜充血,喉部有异物感,吐出泡沫痰、带血丝、呼吸困难,肺部有水,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对皮肤刺激使皮肤潮红、产生丘疹、水疱、皮炎。甚至糜烂。对眼部产生流泪,剧烈疼痛。大剂量的六六六会伤害中枢神经系统和某些实质脏器。
【环境危害】
六六六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使用直接造成对农作物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和土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它排出体外。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中毒。
【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及时换洗工作服。
【制取】
工业品六氯环己烷是通过在光照下将氯气通入纯苯中而制备的。这个过程得到的是六氯环己烷各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可以通过利用各异构体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将高含量的γ-异构体提取出来。
工业品六氯环己烷的组成大致为:α-六氯环己烷(55–60%,甲体)、β-六氯环己烷(5–14%,乙体)、γ-六氯环己烷(12–16%,丙体)、δ-六氯环己烷(6–8%,丁体)、ε-六氯环己烷(2–9%,戊体)、七氯环己烷(4%)、八氯环己烷(0.6%)。
【用途】
该品是作用于昆虫神经的广谱杀虫剂,兼有胃毒、触杀、熏蒸作用,一般加工成粉剂或可湿性粉剂使用。由于用途广;制造六六六的工艺较简单,50-60年代在全世界广泛生产和应用,曾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杀虫剂,对于消除蝗灾;防治家林害虫和家庭卫生害虫起过积极作用。
HCH与HCB
六六六简称HCH,六氯(代)苯简称HCB。六氯(代)苯在2001年被纳入《斯德哥尔摩公约》12种优先控制的POPs,六六六在2009年被纳入《斯德哥尔摩公约》9种新增的POPs中,与DDT同属POPs。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0.3mg/m3 PC-STEL:0.5mg/m3
【六六六健康危害介绍】
人体中毒时,对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多汗、无力、震颤、上下肢呈癫痫状抽搐、站立不稳、运动失调、意识迟钝、甚至昏迷、并可因呼吸中枢抑制而发生呼吸衰竭。对消化系统会产生流涎、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疼痛及腹泻等症状。呼吸及循环系统可以造成咽、喉、鼻粘膜因吸入农药而充血,喉部有异物感,吐出泡沫痰、带血丝、呼吸困难、肺部有水肿,脸色苍白,血压下降,体温上升,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对皮肤、眼部刺激症状,有皮肤潮红、产生丘疹、水疱、皮炎、甚至糜烂有渗出、发生过敏性皮炎;眼部有流泪,眼睑痉挛和剧烈疼痛。六六六的一般毒性作用为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大剂量可造成中枢神经及某些实质脏器,特别是肝脏与肾脏的严重损害。六六六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而进入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