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六安县历史地名,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主要内容
到2007年,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市188个乡镇、8个街道。
历史沿革
六安地区建置历史悠久,夏属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称皋城。
西周至春秋,封国林立,境内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侯国。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先后隶属吴、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都寿春(今寿县城),称郢,后亡于秦。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今六安东南、霍山、舒城大部地区属衡山郡,置潜县,其余属九江郡,置六县、寿春、安丰三县、郡治寿春。
楚汉相争,项羽(前206年)封六地人英(黥)布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市北西古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英布叛楚投汉。西汉行郡国制,初属衡山国和淮南国。淮南国仍都六。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刘邦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徙都寿春。今地区辖地,先属九江国,后属淮南国。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原淮南地封刘安、刘勃、刘赐等三人为淮南、衡山、庐江王。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金寨、六安、霍山、霍邱属衡山国,舒城县属庐江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元狩二年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改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以后郢国交错,迭经兴废。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六安地区统属扬州刺史部,今六安市和六安、霍邱、金寨属六安国,析置六县、蓼县、安风、安丰、阳泉等县,国都六县(今六安市北);霍山、舒城属庐江郢,置潜县、龙舒二县,郡治舒县(庐江县两南);寿县和六安县南部部分地区属九江郡,置寿春、博乡、成德三县,郡治寿春。
东汉分属九江郡、庐江郡。九江郡置寿春、成德二县,庐江郡置六安、潜县、安风、阳泉、安丰、云娄、龙舒等县,统归扬州刺史部管辖。
三国时期,分属魏淮南郡、庐江郡、安丰郡。淮南郡,置寿春、成德二县,郡治合肥;庐江郡置六安、博安、阳泉县,郡治六安;安丰郡置安风、蓼、安丰、云娄等县,郡治安风(今霍邱河口附近)。 西晋时期,今寿县和六安县北部部分地区属淮南郡,置寿春、成德县,郡治寿春,州治先在寿春(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后迁建邺(晋武帝太康三年);今六安、霍山、舒城以及寿县安丰塘西部和霍邱县城东湖东部的淠河两岸,属扬州庐江郡,置六县、潜县、阳泉、舒县、龙舒五县,郡治舒县(今舒城);今霍邱、金寨属豫州安丰郡,置安风、松滋、蓼、安丰、云娄等县,郡治安风(今霍邱县邵岗乡许集)。
东晋十六国时期,今辖地属东晋,寿县属淮南郡,郡治寿春,六安、舒城、霍山以及寿县安丰塘西部和霍邱县城东湖以东淠河两岸,属庐江郡,郡治舒县(今舒城),两郡统属扬州,州治建康(今南京市);霍邱、金寨属豫州义阳郡,郡治弋阳(今光州)。
南北朝时,今六安地区先属南朝宋,宋大明八年(464年)属南豫州,州治当涂。继属南朝齐,齐建武四年(497年)寿县、霍邱、金寨以及六安县北部地区属豫州,析置开化、蒙县、雍丘,安丰、北樵、小黄、松滋七县,舒城、霍山、六安市和六安县的南部地区属南豫州,置潜县、舒县、州治当涂。再属南朝梁,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寿县属豫州,州治梁郡(寿县城),霍山、舒城、六安市和金寨,六安的大部地区属新置霍州,州治岳安郡(今霍山县城)。霍邱县属安丰州,州治安丰郡(今霍邱县河口附近)。继属北朝魏、齐。
隋朝,开皇初年(581年)改岳安县为霍山县,十九年置霍邱县,分属淮南郡、庐江郡,淮南郡析寿春、安丰、霍邱县,郡治寿春;庐江郡置六安、舒城、霍山、淠水、开化五县,郡治合肥(今合肥市)。
唐朝,分属庐州和寿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合肥、庐江县地置舒城县。二十七年新置盛唐县,治在驺虞城(今六安市)。舒城县属庐州。寿州置寿春、霍邱、盛唐、安丰等县。
五代十国,先属吴国,继属南唐,后属后周。
北宋分属淮南西路寿州和庐州。寿州领寿春、安丰、六安、霍邱等县,州治下蔡(今凤台县城)。庐州领舒城县,州治合肥(今合肥市)。重和元年(1118年)升六安县为六安军,直属淮西路。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降六安军为县,升安丰县为安丰军,领原寿州境地,治所寿春。舒城县属庐州。端平元年(1234年)废六安县;景定五年(1264年)恢复六安县、升设六安军,直属淮西路。
元朝,分属河南行省安丰路和庐州路。安丰路,领寿春、安丰、霍邱3县,治所寿春。庐州路领六安州、六安、霍山和舒城县,治所合肥。
明朝,分属凤阳府和庐州府。凤阳府,领寿州和霍邱县。庐州府领六安州(六安县入六安州)和霍山、舒城县。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设安徽省,分属凤阳府、颍州府和庐州府。寿州属凤阳府,霍邱县属颍州府,六安州、霍山县和舒城县属庐州府。雍正二年(1724年)六安州为直隶州,领霍山县。[1]
近代
中华民国成立,改寿州为寿县、六安州为六安县,连同霍邱、舒城、霍山三县均隶属于省。民国3年至17年(1914~1928年),舒城、六安、霍山属安庆道,寿县、霍邱属淮泗道。随后,取消道的设置。民国21年(1932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六安、舒城、霍山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同年10月析安徽省六安、霍山、霍邱,河南省商城、固始5县边境的55个保设立煌县,初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次年3月划归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7月,寿县、霍邱由第四行政督察区划入第三行政督察区,今全市辖境统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7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六安,辖区未变。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境内和西南边区相继成立多处县级革命政权。民国19年(1930年)4月成立首届霍山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0年,成立二届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和霍邱县苏维埃政府以及舒(城)桐(城)庐(江)边区、英(山)霍(山)边区,五县(六安、霍山、商城、罗田、英山)边区苏维埃政府。民国21年,改霍邱县苏维埃政府为红城县苏维埃政府;合并英霍、五县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五星县苏
维埃政府。民国23年成立赤城县和赤南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4年,成立舒(城)霍(山)潜(山)边区苏维埃政府。
解放战争期间,民国36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创建皖西根据地,今地区辖地分属第二、第三两专区。同年9月划六安县西南部成立独山县,改立煌县为金寨县。10月,以户胡为中心成立霍固县。11月,以毛坦厂为中心成立舒六县,下旬将金寨县划为金西、金东两个县和金北办事处。12月,成立寿六合霍县。民国37年1月,划六安东南乡成立六合县,划霍山、英山、岳西三县结合部,以太平畈为中心成立太平县。12月,划六安双河以东,合肥巢湖以西地区成立肥西县,与此同时,撤销舒六、独山、太平三个县。民国38年1月22日,皖西行署第三专署移驻六安城,相应成立六安市。4月,第三专署改称六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政公署,辖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六南、六北、六安市。不久,六南、六北与六安市合并为六安县,至建国前夕,六安专区领六安、霍山、舒城、寿县、霍邱、金寨县。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安专区辖境未变。 1952年2月4日,增领肥西县,4月12日,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六安专署隶属安徽省。 1958年6月21日,肥西县划归合肥市,7月12日增领庐江县。 1961年4月13日,肥西县复由合肥市划入六安专区管辖。 1965年7月14日,庐江县划归巢湖专区。 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辖境未变。 1978年9月23日,成立六安市,隶属六安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6月7日,肥西县划入合肥市管辖。六安行署领一市(六安市)六县(六安、寿县、霍邱、舒城、金寨、霍山),延至1985年底。 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 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 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到2007年,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市188个乡镇、8个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