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棵桂花樹(郭志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六棵桂花樹》是中國當代作家郭志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六棵桂花樹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數十名來自興國縣均村中心小學的青年教師,站在紅軍樹下,面對鮮紅的黨 旗,莊嚴的舉起了右拳,重溫入黨誓詞,鏗鏘有力的聲音霎時響徹整座山村。
這是江西省萬安縣澗田鄉曉東村鄉村旅遊熱的一個剪影。曉東村位於萬安、興國、贛縣三縣交界處,素來就有「一腳踏三縣」的美譽,既是少數民族畲族村,又是吉安市的紅色文化名村。1931年9月,時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政委和總前委書記的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和中共蘇區中央局兩萬多人來到曉東休整。當時,全村只有幾十戶人家,為了支援紅軍,老百姓紛紛傾其所有,十七歲的姑娘賴三秀竟然把自己的嫁妝也貢獻出來。小伙子們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軍入伍。在入伍的100多人中,謝家就有6位青年。幾天後,紅軍隊伍集結出發前,六位謝家青年來到到後山,每人種下了一棵桂花樹,相約等到革命勝利後,一起返鄉,再來樹下歡聚。送軍的鄉親們再三囑咐:「好好跟着部隊,記得打勝仗」。然而,桂花已成林,不見兒郎歸。六位謝家青年都在革命的征途上壯烈犧牲,最大的謝加珠31歲,最小的謝恆慈只有16歲。從此,人們把烈士留下的六棵桂花樹,稱之為「紅軍樹、英雄樹」。
村裡有位老人叫謝恆富,已經101歲了,身子骨仍然硬朗,他親眼目睹了當年母送子、妻送夫參軍的場景。今天,他再一次走到紅軍樹下,摸摸 這棵,又撫撫那棵,深情地回憶道:「當時參加紅軍的有好多啊,加裕啊、加珠啊、恆盛啊、恆貞啊……」 老人話未說完,兩串淚珠倏然涌了 出來,老淚縱橫。有位叫謝惠洲的老人也悄悄地跟來了,他徑自走到那棵最大的桂花樹旁,靜靜地看着,看着。稍頃,才轉過頭,一字一頓地對 着遊客說:「謝加珠是我的父親,他跟着毛主席當紅軍,是在福建犧牲的。現在,我們終於過上了好日子,父親的死是值得的。」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寄託着他對父親深切的懷念。
在遊客的要求下,謝惠洲領着大家,慢慢地走在寬闊平坦的村道上,手指着遠處山上綠油油的茶樹,喜滋滋地作着介紹。原來,曉東也屬於 「十三五」貧困村,以前出村全靠一條崎嶇的羊腸小道,而且全村人日子過得十分緊巴。改革開放後,日子漸漸有了起色。特別是近幾年黨中 央推行脫貧攻堅政策,整個曉東村完全變了模樣。他掰着手指說,村里成立了赤峰油茶專業合作社,生態油茶基地的規模已擴展到3000多畝 哦。這兒的油茶純天然,榨出來的油格外清香,供不應求,每年家家賣油都能換上一疊厚厚的鈔票。村里還先後興建起村級光伏發電站和中藥 材枳殼基地。年終,全村有57戶家庭能夠享受到村裡的收益分紅,這日子是越過越紅火,越過越甜蜜!
謝恆貞的孫子謝隆燕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畢竟年輕許多,說起話來思路清晰,富有條理。他說:「這六棵樹是謝加珠、謝恆智、謝恆慈、謝 恆賀、謝嘉謨和我爺爺種的。」當年,謝恆貞剛結婚三天,受到紅軍為勞苦大眾打天下的感召,毅然告別新婚的愛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也 就是說,謝隆燕的父親是遺腹子。只可惜,謝恆貞直到犧牲都不知道,新婚的妻子居然給他留下了一條血脈。「那時的相約,成了如今最好的 紀念。你們看,六棵桂花樹長得多精神,鬱鬱蔥蔥,充滿着生機。」謝隆燕沿着這一排桂花樹挺立的軌跡,一邊走着一邊說,「這六棵樹,長 得好奇妙,依次向上生長,一棵比一棵高,就像一道台階。」六棵桂花樹長在半山腰。從這兒向山下看去,整個曉東村一覽無餘。彎彎的進村 公路,宛如一條彩帶飄蕩在起伏的群山之間。而那幾條寬敞的瀝青路纏纏繞繞,正緊緊地懷抱着綠色的村寨。一幢幢灰瓦白牆的高樓掩映在翠 樹紅花之中,遊客高舉的一面面鮮艷的紅旗在房頂上不斷地呈現,迎風飄揚。真不愧是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吸引着一 批又一批遊人前來參觀。
站在六棵桂花樹下,凝望着這蒼翠的枝葉,聽着風吹過的「沙沙」聲響,仿佛聽見謝家青年正在奔向戰場,剛勁有力的腳步聲,不絕如縷。
如今,村支書雷明生每天都要接待幾批前來參觀的客人。他站在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的門前,動情地說:「必須傳承好紅色文 化,做強做活紅色旅遊,從而惠及更多村民,讓先烈無悔,能夠安息。」[1]
作者簡介
郭志鋒,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雜文學會會員萬安縣作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