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兰峪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兰峪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驻县城30公里,东北接讲堂乡,西连郝北镇,南邻武乡县,状似长方形,面积70平方公里。[1]

概况

该乡东北高,西南低,山势平缓,土石优良。山地占总面积的80%,沟平地占总面积的20%。大部分地区属温和区,平均无霜期169天。该乡为全县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多产玉米、谷子、小麦、豆类。劳务输出居优势,有20余支石工队常年在太原、阳泉、忻州、大同、榆次等地,承揽石料加工、建筑等工程。人称"石匠之乡"。乡村企业有岚峪农机修理厂、挂毯厂、郭郊砖厂等。每日有通往县城至岚峪、郭郊至太原市、武乡洪水至太原市的公共汽车。公共基础设施齐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较发达。全乡无论老幼均喜好武术,有4000余名业余武术队员。小里道庄、火烧庄、拐则村常夺全县春节文艺汇演武术表演第一,素称"武术之乡"。民国35年(1946),羊圈岭村石菊花当选为太行山区劳动英雄。王家沟村(今名王家庄)元代清凉寺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交通情况

乡村道路全部硬化,3条主干线通有公交车,郭郊村建有乡村客运站,每日有通往太原、长治、武乡等地的公共汽车,交通便利。

行政区划

全乡状似长方形,面积70平方公里。辖兰峪、黄龙峪、南窑、西窑、大垴、前火烧庄、后火烧庄、玉家沟、屯村、下咱则、前千峪后千峪、前牛兰、后牛兰、高家庄、窑科、牛家岭、苗牛兰、郭郊、羊圈岭、梁家垴、东寨、常峪、大卜水头、小卜水头、大里道庄、小里道庄、拐则、合朝、王家庄、连庄3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兰峪村,[2]

历史沿革

清末,除郭郊村属南乡外,其余属东乡。民国初属第一区。民国28年(1939)改属第五区,1949年10月,划属第四区。1958年,属东风(郝壁)人民公社。1959年9月建锦峰(岚峪)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烽火(讲堂)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岚峪乡。

经济发展

全乡2176户,6777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59万元,人均纯收入1591元。最大的村为郭郊村,有218户、663人,耕地674亩。该乡东北高,西南低,山势平缓,土石优良,山地占总面积的80%,沟平地占总面积的20%。大部地区属温和区,平均无霜期169天,为全县粮食主产区之一。耕地面积11485亩,多产玉米、谷子、小麦、豆类。养殖业发达,牛、猪、羊等牲畜存栏近4000头,笨鸡产业是主导产业,2006年科学实践,创新山地围栏生态放养养殖模式,得到县内外广泛认可,2007年在全县推广,笨鸡存栏8万余只,年产笨鸡蛋100余万斤。建有13个农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各类农产品开拓市场。

兰峪乡劳务输出居优势,每年有2000多人外出务工,20余只石工队常年工作在太原、阳泉、忻州、榆次等地,承揽石料加工、古画、建筑等工程,另有数十辆三轮车组建成专业石头运输队,承担石料运输工作,人称"石匠之乡"。

公共基础设施齐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较发达,2005年撤并单师校、复式校,实现教育资源集中共享,建有屯村中心校和兰峪中心校;2006年,村村建起网络文化站和党员活动室,2007年启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25个行政村配备党员远程教育设施,主要行政村建有文化站、体育场;2010年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8%,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人文概况

全乡有400余名业余武术队员,小里道庄、火烧庄、拐则村常夺全县春节文艺汇演武术表演第一,素称"武术之乡"。民国35年(1946),羊圈岭村石菊花当选为太行区劳动英雄。

文物古迹

1939年10月,中共晋冀豫二地委机关100多人进驻岚峪村,对外称安东司令部,陶西敬、赖若愚等将军曾在此居住,现存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茄亲笔题写的"安东司令部"石刻及司令部旧址。王家庄村元代清凉寺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2007年7月,县乡两级组织专业队进行了保护性维修,现存精美壁画和佛像。[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