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兰田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兰田乡居住着瑶族、壮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33.4%。兰田乡虽地处山区,但交通仍十分便捷,与县城有油路相通,有村级公路相连接,通车率达98%以上,73个自然村通高压电,36个自然村通电话。1998年兰田乡政府获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兰田乡共有15个行政村,2个乡办场。2002年,全乡人口6568户25661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600万元,乡财政收入32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0.9%、9.6%和7.3%。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率93.67%,人口出生率9.24 ‰,节育措施到位率89.87%,实现计生台帐微机管理,村民自治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连续两年被县委评为信访"三无"乡镇。中、小学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兰田中学、兰田中心学校分别通过县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逐步形成制度,第二轮党建创先工作取得实效。[1]

历史沿革

现兰田境内瑶族有盘瑶、红瑶两支,其族源如下:兰田的瑶族主要居住在兰田南坳、两合的赵姓盘瑶,于明末清初从广东韶州府乐昌县海洋坪转昭平、临桂、兴安等处迁来灵川住兰田部,于康熙四十七年进入兰田乡南坳深潭王。俗称海洋坪盘瑶。盘、邓两姓,据其族谱记载,祖籍同为广东韶州府乐昌县,于明景泰年间迁至兴安犀牛望月地居住,尔后又迁灵川、临桂等地。红瑶人口不足100人,明末从龙胜潘内附近的孟子寨迁来兰田两合三仙洞,后迁至上板垒界定居。据传盘瑶先祖为盘瓠,乃东周周平之神犬。因平高丽国国王耶律镜谟造反有功,被周平王招为附马,册封领地江东会稽山(南京),生六男六女,周平王钦赐盘、赵、沈、冯、李、邓、包、周、郑、胡、雷、彭十二姓。并下发《过山黄榜》允许十二姓盘瑶见官不下跪,过渡不开钱,耕山不纳税。解放前瑶族人民的地位十分低下。元朝至元元年(1335年)兰田、米落一带瑶民被广西宣慰史兼元帅章伯颜率兵镇压"斩首三千级"。清康熙56年(1717)灵川知县楼俨利用"堡丁、僮丁、瑶丁"为前锋镇压廖三义军。清代官府强行"风俗改良",强命瑶民改装易服,凡有穿瑶族服装者一律捉拿关押,强迫剃头,强行同化。民国23年(1934)暴发桂北瑶民起义。现兰田南坳的下黄皮江,为灵川的中心点之一,邓广明封为大元帅在黄皮江设坛拜神招兵,起义失败后,官府在龙胜、兴安、全州等地将义军杀害,并强命瑶民"改土归流",规定村、甲长不得由瑶人担任。国民政府借瑶民"放蛊"为名,联合灵川、龙胜、义宁、兴安四县联团镇压瑶民、壮民,并刻"告示碑"于兰田二十四田村(尚存)。解放前,被遭活埋的瑶胞多人,直到1956年以前冷水涔、东良、深潭还有借禁"放蛊"活埋人的事件发生。后人民政府将操纵、组织者逮捕法办,方得以制止。解放后,瑶族人民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4年成立南坳、流丰、柳岌三个瑶族乡(含临桂),1957年撤区并公时成立兰田乡。

地理位置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西北部,距县城48公里,处于青狮潭上游,邻两县(临桂、龙胜)一镇(青狮潭镇),最高海拔1774米,属高寒山区乡。

乡镇建设

兰田乡位于灵川县西北部--青狮潭水库上游,与临桂县、龙胜县交界,总人口6200多人,区域土地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属山区乡镇,海拨226--1720米,森林覆盖率达87%,

兰田乡有林地面积13万亩,其中毛竹林10.3万亩,是桂林市最大的毛竹生产基地之一。兰田乡辖兰田村、两合村、南坳村三个村委会,75个自然村;总人口6200多人,居住着瑶、壮、汉、回等多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33.4%。 兰田乡虽地处山区,但交通仍十分便捷,与县城有油路相通,三个村委会,75个自然村,有村级公路相连接,通车率达98%以上,73个自然村通高压电,36个自然村通电话。兰田乡乡镇企业主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经营竹木器、铁器、造纸、食品加工等。另外还根据当地水系资源发达,落差大等特点,大力开发水电站建设。2005年是兰田乡20周年乡庆,该乡以乡庆为契机,筹集资金上千万元,建设了乡镇停车场、民族学校学生食堂综合楼、教学楼、卫生院住院楼、乡敬老院等16个项目,使兰田乡面貌焕然一新。 1998年兰田乡政府获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自然资源

兰田乡地处越岭余脉,竟内高山重叠,96%的面积为山地。年均日照少于1430小时,年均气温18,为青狮潭暴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2450毫米,是灵川县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兰田乡属边远山区,物宝天华,丰富的竹木、水力、矿产、生态旅游等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兰田是广西第二大毛竹生产基地,年产毛竹近100万根,毛竹也是瑶乡群众的主要经济支柱,主要毛竹产品有竹筷、竹勺、竹针等10多种,产品出口美、澳、日及东南亚等地。经济作物以水稻为主兼种辣椒、苦瓜、四季豆、萝卜、罗汉果等作物,其中罗汉果颇受市场青睐,产品远销国内外。畜牧水产业主要以养殖瑶山土鸡、洋鸭、叉尾鱼、草鱼、鲤鱼等。[2]

农业发展

兰田乡有耕地面积4000多亩,坡地3500多亩,海拨800米以下荒坡地5000多亩,兰田乡利用本乡镇的资源,发展适合本地条件的农业生产项目,现已初具规模和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有:

罗卜:兰田气候非常适合罗卜生产,兰田乡利用冬闲田种植罗卜近1000亩。

野菜生产:发展野菜生产约200亩,其中大韭菜150亩,其他50亩。兰田乡富有野菜资源。

水果生产:兰田乡现有各种水果700多亩,兰田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合发展柑、橙、柚等水果。

罗汉果种植:兰田乡罗汉果种植近500亩,年产果100万个以上,培育有罗汉果苗木16万株。

药材生产前锦诱人:兰田药材种植发展空间较大,各类野生药材丰富,现引入种植的有厚朴、黄柏、白术、百合、灵香草、天麻、当归等近60亩。

竹制品加工:兰田现有竹制品厂家10家,木材加工厂1家,主要生产竹筷、竹针、竹胶合板、竹拖鞋等一系列竹木制品,年产值约1000多万元。

旅游资源

西江山庄位于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的西北部,生态环境优美,瑶族民俗风情浓郁,2004年5月开始对外正式营业。2007年,山庄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按国家A级景区要求不断改善服务设施,截至2007年11月30日,进入西江山庄景区的游客达到13.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87万元,发展势头强劲。现景区主要的景点有:青狮潭水库风光、西洲壮寨、西江漂流、风雨桥、仙女沟、板垒界梯田、江洲坪草场等。

当地特色

兰田乡民族历史悠久,境内瑶族支系有盘瑶、红瑶两支。盘瑶当地人也称"盘头平红瑶",因其用数尺花纹带盘结成的头妆而得名。盘瑶的13条唢呐曲堪称民间音乐的瑰宝。红瑶因其妇女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三月十五日是红瑶同胞的红衣节。红衣节是红瑶同胞的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山歌、跳长鼓舞、比长发、评寨花、体育比赛等民间文艺,使红衣节的内容十分丰富。

气候物产

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昼夜湿差大,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100毫米,湿润当雾,无霜期长。

兰田乡土壤肥沃、疏松,特别适合发展山区无公害野菜、药材等。有耕地面积4000多亩,坡地3500多亩,海拔800米以下荒坡地5000多亩,兰田瑶族乡利用兰田乡镇的资源,发展适合本地条件的农业生产项目,初具规模和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有:

罗卜:兰田气候非常适合罗卜生产,全乡利用冬闲田种植罗卜近1000亩。

野菜生产:发展野菜生产约200亩,其中大韭菜150亩,其他50亩。兰田乡富有野菜资源。

水果生产:全乡有各种水果700多亩,兰田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合发展柑、橙、柚等水果。

罗汉果种植:全乡罗汉果种植近500亩,年产果100万个以上,培育有罗汉果苗木16万株。

药材生产前锦诱人:兰田药材种植发展空间较大,各类野生药材丰富,引入种植的有厚朴、黄柏、白术、百合、灵香草、天麻、当归等近60亩。

竹制品加工:兰田有竹制品厂家10家,木材加工厂1家,主要生产竹筷、竹针、竹胶合板、竹拖鞋等一系列竹木制品,年产值约1000多万元。

交通状况

兰田乡虽地处山区,但交通仍十分便捷,与县城有油路相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