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其二十縛戎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其二十縛戎人》清朝第六位皇帝弘曆的作品之一。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

乾隆帝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乾隆帝手握專制皇權64年,一天也沒有與他人分享[1]。乾隆帝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體健康,沒有遇到大災大病。其二,他在25歲的盛年繼位,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非常順利,毫無波折。其三,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節點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順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統治,已經給弘曆打下了良好的統治基礎。

其二十縛戎人

清朝盛世

「盛世」、「全盛」等詞彙經常在清朝臣民之口出現,並在乾隆時期的社會輿論中逐漸形成「盛世」意識。「康乾盛世」的這種歷史記憶逐漸成形,也被文人學士廣泛接受,記載下來並流傳至今。20世紀以前,對康乾時代的評價主要是在這種傳統的變易史觀下展開的。首先是康熙、乾隆等皇帝對盛世這種政治局面的追求和標榜。到乾隆時期,財富積累,軍功強大,特別是以平準戰爭的勝利、統一天山南北為標誌,清朝強盛一面展現得更加充分,盛世一詞也更是經常被皇帝、大臣們反覆提起,「比年以來西域大奏膚功,國家勢當全盛。」「關門以西,萬有餘里,悉入版圖。如左右哈薩克、東西布魯特,及回部各城,以次撫定,現在巴達克山諸部落,皆知獻俘自效,捧檄前驅,以亘古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清臣僕,稽之往牒,實為未有之盛世。」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很容易被盈庭稱頌,廣為流傳,成為一種統一的政治話語。盛世意識由此逐漸形成[2]

康乾盛世因為在乾隆帝時期走向頂峰,亦有人稱為乾隆盛世,康乾盛世人口暴增的原因是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政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