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三昆明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其十三昆明春》清弘曆的作品之一。清高宗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生於1711年9月24日,卒於1799年2月7日。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皇帝之所以是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因為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也是他親手將它拖向衰落[1],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從縱向上看在他的治理下中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景象,超越了前朝;從橫向上看由於他晚年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使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被世界遠遠甩在了後面。
“ |
昆明春,非始唐宗及漢帝。 嘗聞堯時治水此停船,因有神池靈沼之名字。 茂陵因而深廣之,乃為樓船習戰事。 卻因地高鮮來源,旱則枯竭成桑田。 八水引注貞元間,始得滉漾仍舊觀。 不惟活潑樂魚鳶,復有菰蒲之利焉。 菰蒲無租魚無稅,是以居易思王澤之廣被,而有昆明春之篇。 吾謂其然豈其然,德宗之時特言利,苛取兩稅問架錢。 居易欲其吳興罷,榷茗鄱陽休封銀。 是謂之姑徐徐耳,以德宗之鄙吝,抑豈能行旃。 昆明春,今之昆明,昔之太液曾無異。 太液在秦既可移名燕,昆明亦得用此例。 勝朝是處號西湖,歲久淤塞命疏治。 初時眾慮致水艱,既而眾復愁水潰。 堤堰閘洞以次脩,今無水患收水利。 稻田辟將百餘頃,菰蒲鳶魚更餘事,則有司存實禁地。 設如芻蕘雉兔與民同,將見菰蒲鳶魚淨盡,且增爭奪之相害。 盡信書不如無書,我於為政每每存此意。 |
” |
— [清]弘曆 |
作者簡介
乾隆繼位後,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務實足國,整頓吏治,厘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2],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滿、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無法擺脫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矛盾激化狀態,這使得「康乾盛世」之後中國迅速地衰敗。
乾隆天生聰慧,文治武功都有較大成就,這也使得他非常自負,他晚年自稱「十全老人」,誇耀自己的武功,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江河日下,國內潛伏着的各種危機,隨時可能爆發;而國際上,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中國已經不再是什麼「天朝」,而是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
參考文獻
- ↑ 為何說康乾盛世既是清朝的巔峰,也是亡國之前兆? ,搜狐,2022-08-19
- ↑ 乾隆器重和珅,不僅因為和珅的能力,還因乾隆鍾愛之人和他太像,搜狐,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