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内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内核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为众多应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且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内核的分类可分为单内核和双内核以及微内核。严格地说,内核并不是计算机系统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操作系统设计中,为减少系统本身的开销,往往将一些与硬件紧密相关的(如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等)、基本的、公共的、运行频率较高的模块(如时钟管理、进程调度等)以及关键性数据结构独立开来,使之常驻内存,并对他们进行保护。通常把这一部分称之为操作系统的内核。 [3]程序可以直接地被调入计算机中执行,这样的设计说明了设计者不希望提供任何硬件抽象和操作系统的支持,它常见于早期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最终,一些辅助性程序,例如程序加载器和调试器,被设计到机器核心当中,或者固化在只读存储器里。这些变化发生时,操作系统内核的概念就渐渐明晰起来了。

历史发展

Linux的第一个公开版本是1991年10月的0.02版本,两个月以后,在1991年12月,Linux发布了0.11版本,这是第一个可以不依赖于Minix就可以使用的独立内核。

0.12版本发布一个月以后,在3月,版本号跳到了0.95,反映出系统正变得成熟,不仅如此,直到两年后,也就是1994年3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才完成。

大约从这时起开始使用两“路”编号方法标注内核的开发,偶数号的内核(比如1.0、2.2、2.4、2.6)是稳定的,“产品”型号,同时,奇数号的内核版本(1.1、2.3)是前沿的或者“发展中的”内核。一个稳定的内核发布以后几个月就开始新内核的开发工作。然而,2.5的开发工作是在2.4完成后几十个月以后才开始的。 [6]

post-halloween文档的大部分讨论内容是用户需要注意的主要改变,以及需要更新的系统工具(为了利用它们)。关心这一信息人的主要是那些期望提前了解2.6内核中有哪些内容的Linux发行商,还有终端用户,这可以让他们确定为了能利用新部件是否有需要升级的程序。

KernelJanitors项目保持了一个列表,内容是需要修复的较小缺陷和解决方法。这些缺陷解决方法中大部分是由于向内核打较大的补丁时需要改动很多部分代码而导致的,比如有些地方会影响设备驱动程序。那些新近从事内核开发的人开始时的工作可以选择列表中的条目,这样让他们可以通过小项目学习如何编写内核代码,同时有机会为社区做出贡献。

还有,在另一个预发布的项目中,JohnCherry追踪了在对每个已经发布的内核版本进行编译时发现的错误和警告。这些编译统计数字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直持续下降,而且,以系统的形式来发布这些结果使得所取得的进展一目了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像使用KernelJanitors列表一样来利用这些警告和错误消息中的一部分,因为编译错误通常是由小的缺陷引起的,需要一些努力去修复。

最后,还有AndrewMorton的“must-fix”列表。由于他已经被选定为2.6内核发布后的维护者,他运用他的特权概括地列出了那些他认为在最终的2.6内核发布前最迫切需要解决方案的问题。must-fix列表中包含了内核Bugzilla系统中的缺陷,需要完成的部件,以及其他已知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阻碍2.6发布。这一信息可以帮助指明在新内核发布前还需要哪些步骤;对那些关心这一万众期待的2.6内核发布何时能完成的人来说,它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