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和苏力德苏木境内,规划总面积3000.4公顷,其中湿地有1295.5公顷,占总面积的43.2%。公园内的湿地主要由无定河流域河流湿地及巴图湾水库湖泊湿地组成,是我国少有的沙漠大峡谷[1]湿地,享有“大漠碧湖 飞鸟天堂”的美誉。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和苏力德苏木境内,整体呈西南—东北向分布,整体形状呈叶型。包括无定河上游的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巴图湾水库和水库[2]大坝下游到新窑卯水电站之间的河段,其中巴图湾水库两侧边界距库岸约500米左右。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1′50″~108°47′45″,北纬37°44′7″~37°59′28″,规划总面积3000.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295.5公顷。

地形地貌

公园内的湿地主要由无定河流域河流湿地及巴图湾水库湖泊湿地组成,北靠广袤的毛乌素沙地,南接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横亘在两大自然地理区的分界线上,南北景观迥异,森林、沙地和草地呈斑块状分布于公园水域两岸,公园内主要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是我国少有的沙漠大峡谷湿地。

水文

湿地公园湿地资源整体呈西南—东北向分布,包括无定河上游的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巴图湾水库和水库大坝下游到新窑卯水电站之间的河段,其中巴图湾水库两侧边界距库岸约500米左右。

资源情况

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主体,是我国少有的沙漠大峡谷湿地,上游无定河河谷曲折蜿蜒,雄壮幽深;巴图湾水库湖水清澈透亮,水面恬静开阔;周边沙地草原景观环绕,森林景观以块或带点缀其中,形成了由湿地(水域)、沙地、草原、森林组成的独特景观。

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有植物162 种,其中有被子植物148 种,裸子植物9 种,蕨类植物2 种,菌类植物3 种。有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163 种,其中候鸟62 种,占76.5%。萨拉乌苏湿地公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 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 种,为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和大鸨;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 种,为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蓑羽鹤、长耳鸮、红角鸮、纵纹腹小鸮和兔狲,其中8 种为鸟类。主要分布于湿地公园南部的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和巴图湾水库库尾地带。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2012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同意河北尚义察汗淖尔等85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2]341号)文件,批准建设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2016年8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布《林业局关于2016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的通知》林湿发〔2016〕107号文件,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未通过验收,限期整改。同年底,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2016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整改验收情况的通知》(林湿发〔2016〕192号)文件,经过整改通过验收,“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基础建设

2017年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重点区域绿化255亩,共栽植各类绿化苗木7万余株,布设滴灌配套设施15000米;在候鸟重点繁殖区完成围栏封育1.5公里,完成建设监测台1处,建设巡护道路12.4公里;在湿地公园内、重要交通道路两侧制作各类宣传牌83块,通过参加全区“爱鸟周”等活动,走村社、进校园,普及湿地知识,宣传保护湿地;联合开展大检查4次,清理垃圾20多吨;安排专人定期对湿地公园内水文、土壤、气象、候鸟开展监测,持续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首次实地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同月在例行监测过程中拍摄到本年度首批迁徙候鸟——大天鹅,为完善湿地野生水鸟和野生植物电子信息档案提供了详实资料。经过4年建设,截至2017年完成了湿地科普博物馆、宣教培训中心、保护管理站、监测室、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累计投资超5900万元。

管理机构

2016年9月鄂尔多斯市编委批准成立“内蒙古乌审旗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隶属于乌审旗人民政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正科级机构建制。内设综合办公室、科研监测股、保护管理股、科研宣教股。主要职能是(一)贯彻落实《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二)负责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组织落实工作;(三)负责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工作;(四)负责湿地公园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五)负责公园内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六)负责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救护和疫源疫病的防控工作。

视频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 相关视频

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迎来首批“新客人”
万鸟翔集!数万只越冬候鸟飞抵内蒙古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