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堌集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冉堌集村位于菏泽市定陶区城东17公里处,为冉堌镇政府驻地,是定陶区最大的村庄,聚落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现有耕地面积7796亩,人口5480人,现有朱、王、胡、冉等44姓。有汽车站、中学、剧院、职业中专、利德尔、恳利来等企事业单位。每逢农历一、三、五、七、九为集市日。[1]
中文名称: 冉堌集村
别 名: 冉堌集
行政区类别: 村
电话区号: 0530
邮政区码: 274000
地理位置: 定陶区城东17公里处
人 口: 5480 人
机 场: 菏泽机场
车牌代码: 鲁R
耕地面积: 7796 亩
记载
据民国五年《定陶县志》:“仲弓墓在冉堌定陶界上”。据《冉氏族谱》记载:“冉堌集有冉氏三贤合祠”。相传在冉堌集东门里大觉寺遗址东约30米处,有古墓埋深7米左右,为冉子墓。据《曹南文献录》和《冉氏族谱》所记。明成化辛丑年(1481年)知县邹鲁在冉堌集为三贤合祠。明、清时期曾四次重修。三贤冉子祠在冉堌集中心路北,有前后两院,后院大殿三间,塑有三贤泥像。院内石碑数块。两侧各有配房三间。前后院有两个园门相通,前院中石碑六块,其中有“先贤冉子故里”碑一块。院中古树参天,幽雅恬静,后因年久失修,再加“文革”中破除“四旧”,拆毁无迹,后建为冉堌公社大院,今为冉堌小学。
名人
冉耕
冉耕(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年):汉族,字伯牛,世称“冉伯牛”或“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学者、孔子门徒。为人质朴,擅长待人接物。官至中都宰。有“郓侯”、“郓公”、“东平公”、“先贤冉子”等封号。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
冉雍
冉雍(前522年-前?年):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后来荀子更敬重他。《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子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求
冉求(前522年-前?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魏冉
魏冉: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人。秦昭王母亲宣太后异父弟。秦武王去世,秦内乱,他拥立秦昭王。初任将军,后一再任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县),号穰侯。五国合纵破齐后,他加封陶邑(今山东省定陶县区西北),富于王室。与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并称“四贵”。曾保举推荐白起为将,连续攻取晋国城池土地,并克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昭王改用范睢为相,魏冉被罢免。昭王命魏冉去封地陶邑居住。魏冉出关时,仅财物辎重就装了一千辆大车。后死于冉堌集村,葬于冉堌集村。现在,其墓尚存。
历史
据《冉氏族谱》记载:该村建于春秋时期,是孔子贤徒三冉(冉耕、冉雍、冉求)的故里。据冉堌村志记载:“冉求系出于周聃季载,与冉伯牛、冉仲弓三贤鼎足,世居山左”。因冉氏定居于此,故称冉山。据清朝徐继孺《曹南文献录》载:“汉高祖自丰沛起兵灭秦,至吉旺里驻跸,练士卒于冉山南……改冉山为冉子堌。”《冉子族谱》亦有类似记载曰:“改冉山为冉堌”。据此,自汉代改名冉子堌,或称冉堌。再据清光绪十年《曹县志》:“魏冉(秦相)墓……葬于陶,世谓之安平陵。按冉堌之名,盖因此墓”。
视频
定陶区冉堌镇第四届农民文化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