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冉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冉魏

图片来自历史网

中文名: 冉魏

简 称: 魏

所属洲: 亚洲

首 都: 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邯郸临漳南)

主要城市: 洛阳、汴梁、襄国等

官方语言: 中古汉语(洛阳雅言)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 冉闵、冉智

主要民族: 汉族

主要宗教: 道教

冉魏(350年~352年),十六国时期冉闵

所建政权。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其父冉瞻原属乞活军,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子,改名石瞻。

349年,石虎去世,诸王争立,互相残杀。石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到大司马李农的帮助,夺取后赵政权。350年正月,石闵杀石鉴,自称皇帝,恢复冉姓。冉闵以其出身地为古魏郡,都城也为魏郡治所邺城,故国号为“魏”,以示“重本不忘故”,史称“冉魏”。石虎的儿子石袛据襄国称帝,联合羌族首领姚弋仲和鲜卑族前燕皇帝慕容俊,与冉闵互相攻伐。351年石袛为其部将刘显所杀,后赵灭亡。

当时辽东的前燕势力渐盛,挥师南下冀州,冉闵被慕容儁擒获处斩,不久邺城被前燕军攻破,皇后、太子投降,冉魏灭亡。

冉闵是怎么死的?

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无极东北)、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击灭冉魏的战争。352年正月冉闵终于攻克了襄国,后赵残余势力至此基本被消灭,从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前燕,遂率领部队离襄国北上,活动于北方边境的常山、中山诸郡,一边四处搜集粮食,一边查看地形,准备抵御燕军南下。

4月,已经夺取了幽州的燕王慕容儁决心灭亡冉魏,吞并中原。他派慕容恪及相国封弈向冀州讨伐冉闵,干系冉魏命运的决战就在安喜首先拉开了序幕。

当时冉闵兵少,全军不过1万人左右,且多步兵,燕军约10万人,尽为骑兵,双方兵力对比极为悬殊,且为野战对决,因而大将军董闰和车骑将军张温都劝说道:“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请且避之,俟其骄惰,然后益兵以击之。”,冉闵闻言大怒道:““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相互说道:“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于是全部都绝望自杀了。

冉闵遂不纳董闰、张温之言,而率军进驻于同中山近在咫尺的的安喜,准备在此同燕军进行决战,慕容恪也随即率军追至(《资治通鉴》:“闵军于安喜,慕容恪引兵从之。)(《晋书》:“俊遣慕容恪及相国封弈讨冉闵于安喜”),冉闵率军与燕军在安喜等地的平原上连续激战,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时,燕主慕容俊又率主力南下,进驻中山,准备会同慕容恪军合围冉闵:“俊如中山,为二军声势。”,冉闵闻讯大惊:“闵惧,奔于常山”。冉闵随即修改作战计划,而率领部队向常山方向南撤,决意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将燕军引向廉台的临水与多丛林地带交战,企图利用那里的有利地理环境扬长避短,以相对劣势的步卒击败鲜卑铁骑,同时,廉台位于常山方向,常山太守苏彦的部队可前来接应。慕容恪也紧追不舍,魏军且战且退,一路连续多次击退慕容恪的追击,方才得以顺利撤到泒水南岸的魏昌附近扎营,慕容恪旋即也南渡泒水,和冉闵对峙。

冉闵的选择并不是没有道理。此时的慕容恪部由于孤军追击,已经和慕容儁的主力拉开了距离,无法得到援助。况且燕军大都是善射的轻弓骑兵,机动力很强,尽管冉闵屡屡将之击溃,但因安喜地处原野,轻骑兵即便失利也不过是四散逃走,过不了多久又散而复聚,冉闵的军队为步骑协同,很难追上这种敌人打歼灭战,所以一直没能取得决定性战果。可现在不同了,魏昌城侧面是山丘丛林地带,慕容恪背后就是泒水,一旦溃败就再也无路可逃,只能被赶进泒水里淹死,想再一鼓而散,散而复聚,是做不到的。燕魏两军此前曾连续10次交战,燕军均被击败。冉闵勇猛无比,所部将士皆为精锐,燕军因此都十分畏惧,慕容恪为克服部下的惧敌之心,特意在阵前激励将士:“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

冉闵虽然在平地上也照样能够多次击败慕容恪,但这次为稳妥起见,他先引军向丛林进发,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以选择更合适战场,以图一举击溃燕军,但是慕容恪的参军高开却识破了冉闵的计谋,遂向慕容恪进计曰:“吾骑兵利平地,若闵得入林,不可复制。宜亟遣轻骑邀之,既合而阳走,诱致平地,然后可击也”,慕容恪从之。冉闵见燕军识破自己的计谋不肯进入丛林,又受不得燕军激将,加之粮食短缺士卒饥疲不能久拖不决,且鉴于自己此前已经有过多次在平地上击败慕容恪的先例,遂决定干脆将计就计,就回到平地上与慕容恪进行决战,企图力挽狂澜于既倒,在令燕军后无退路的泒水畔击溃燕军。只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慕容恪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招数,致使他一招棋差,满盘皆输。[1]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幼子石世即位。石遵发动政变推翻石世。即位后,冉闵任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石遵没有儿子,起初答应立冉闵为太子,后来却立侄子石衍为太子,引发冉闵的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冉闵有功劳,不可杀他。石鉴却将此事密报石闵。冉闵在李农的支持下,发动政变诛杀郑樱桃与石遵、石衍,改立石鉴为皇帝。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武德王,掌控大权。

石鉴指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在琨华殿诛杀冉闵和李农,但是谋杀计划失败,石鉴假装不知此事,连忙杀掉了石苞和李松。

后来,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祗在襄国起兵,联合羌族姚弋仲、氐族蒲洪,发兵诛讨冉闵、李农。石鉴于是下诏派兵讨伐石祗。大军外出,邺城空虚,石氏宗室的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密谋趁机杀死冉闵和李农,谋杀计划又一次失败,反被冉闵和李农杀掉。

羯族将领孙伏都秘密集结三千多羯族士兵企图杀冉闵,故带随三十个甲士前往劫持皇帝石鉴,并向其宣称李农等人要造反,得到石鉴的鼓励,于是孙伏都攻打冉闵和李农,未能成功,只得退回皇宫。石鉴因而骑马去向石闵和李农宣称孙伏都要造反,于是冉闵率兵直入,诛杀孙伏都连同数千党羽,石鉴也被幽禁在御龙观,冉闵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数千人看守,用绳子把食物吊给他。

杀胡令

经历多次暗杀,冉闵宣布六夷胡人有敢持兵器的一律斩首,于是出现胡人逃亡的现象。后来冉闵宣告“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结果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于是冉闵下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冉闵亲自率领汉人诛杀胡人,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在邺城周围就屠杀胡人二十多万。屯据四边的各镇将士,也根据冉闵命令四处捕杀胡人,期间高鼻长须者,也被当成胡人诛杀,以至滥死者半。后来冉魏灭亡,青、雍、幽、荆州等地迁回邺城一带的胡人,“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冉魏建立

石琨及张举、王朗率领七万人攻打邺城,冉闵带领千余骑兵,在城北抵抗他们,斩杀三千人。石鉴(李鉴)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集亲信乘虚袭击邺城。宦官把此事报告给冉闵、李农,冉闵、李农驰马速归,杀石鉴,又杀掉石虎的三十八个孙子,把石氏家族全部消灭。

冉闵称帝,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母亲王氏为皇太后。封其妻董氏为皇后,其子冉智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为王。以李农为太宰、兼任太尉、录尚书事、齐王,李农的儿子都封为县公,不久诛杀李农及其三子。文官武将进三等官位。

石祗派其相国石琨带领十万士众攻打邺城,进兵据守邯郸。石祗的镇南将军刘国从繁阳前来与石琨会合。冉闵于邯郸大败石琨,死者数以万计。刘国退驻繁阳。苻健从枋头入关。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在昌城会合,将要进攻邺城。冉闵派遣尚书左仆射刘群任行台都督,派部将王泰、崔通、周成等率领十二万步骑在黄城宿营,冉闵亲自统率精兵八万作为他们的后继,在苍亭展开激战。张贺度等部大败,死者达两万八千,靳豚被追击并斩杀于阴安,冉闵部将悉数俘虏了靳豚的士众,整军而归。冉闵拥有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延百余里,即使在石氏鼎盛时期也没有这般威势。

前燕灭魏

冉闵的政策引来胡虏的仇视。350年,石虎之子石祗于襄国称帝,351年,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战败。四月,石祗部下刘显杀死石祗,投降冉闵,后赵灭亡。

352年,刘显攻打邺城并称帝,亦被冉闵攻灭。当时占据辽东并由鲜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乘机占据幽州,分三路军队南下。慕容恪带领的前燕军在廉台攻冉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来中计陷入鲜卑骑兵重围,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向东突围二十多里,坐骑朱龙马突然死亡。冉闵于是被赶上的前燕兵生擒。前燕君主慕容俊问冉闵:“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敢称帝?”冉闵怒斥慕容俊:“你们这些和禽兽一样的夷狄都能称帝,我身为华夏英雄,为何不能称帝?”慕容俊大怒,把冉闵鞭打三百下,送到龙城。冉闵在龙城(今辽宁朝阳)遏陉山被斩首。遏陉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俊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当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四月二十五日,慕容俊派遣慕容评率众围攻邺城。太子冉智年幼,蒋干宣布归顺东晋,派人到东晋请求援军。东晋濮阳太守戴施向蒋干索要传国玉玺,蒋干沉吟未决,戴施便率领一百余名壮士进入邺城,骗蒋干说:“姑且把玉玺交给我。我会驰马去禀告天子,天子就会相信你绝对忠诚,一定会派出足够的军粮来接济你们。”蒋干信以为真,把玉玺交给戴施。戴施宣称派何融去迎接军粮,私下命令督护何融怀揣玺印送往京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打开城门向慕容评投降。戴施、蒋干让人用绳子从城楼放下去,逃离邺城。慕容评把冉闵的妻子董皇后、太子冉智及王公大臣送到蓟城。中书令王简、左仆射张干、右仆射郎肃自杀。冉魏灭亡。

主要官员

李农,太宰、太尉、录尚书事、齐王。

申钟,太尉。

刘茂,司徒。

石璞,司空。

条枚,司空。

董闰,大将军。

张温,车骑将军。

王泰,卫将军。

王谟,尚书令。

徐机,尚书令。

王简,尚书令。

刘琦,尚书左仆射。

张干,尚书左仆射。

郎肃,尚书右仆射。

王衍,侍中。

李琳,侍中。

缪嵩,侍中。

卢谌,中书监。

聂熊,中书监。

李垣,中书令。

韦𫍲,光禄大夫。

郎闿,特进。

皇帝世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