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再借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再借亭位于蚶江镇石湖村西北的古码头石狮蚶江石湖港“林銮渡”边,有“再借亭”一座,碑高2.71米,宽0.93米,厚0.16米,为四柱平顶拱形石亭。[1]

[]

再借亭介绍

亭前有一联:“蕟憇留棠芾,鳟鲂乐衮衣”。“再借亭”三字及碑记系明代大学士、书法家张瑞图(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晋江县青阳人,1573-1644)所书。

主要记述军民感戴分巡兴泉道曾樱抗倭有菌,求得崇祯帝诏令“再借”他守御兴泉,亭于1993年修复。

再借亭近代

“文革”中,“再借亭”被拆除,碑断为二,1986年有关部门收集重建,1992年9月被石狮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历史

曾樱与再借亭 据传此亭是明代蚶江一带军民纪念曾樱而建的。曾樱任“分巡兴泉道”时,政绩突出,抗倭奇功,后“皇恩‘再借’巡视海道”。

亭内有一石碑,高2.71米,宽0.93米,厚0.16米,中镌“再借亭”三个大字,右镌“都指挥黄浮阳率部捕队兵立”,左镌“张瑞图题”。

碑的两边有风化不清的 194个小字,仔细揣摩,可知其大意:黄浮阳巡视泉州海道,见沿海无寇患,帆樯安行,百姓乐业,货物丰盈,乃参政曾樱之功。曾樱时将奉调他往,老幼挽留不舍。帝许郡民“再借”曾樱留任。

再借亭的由来 在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渡头尾,有一条通济桥的遗迹,相传是明朝清官曾樱造的。  明朝崇祯年间,曾樱以右参政分巡兴泉道 今蚶江镇,发现从蚶江到石湖无桥可走,许多客商、百姓拥挤在海滩的小石磴上,特别是那些挑担行路的更是举步维艰,遇上大风大浪,还常有人失足落水,葬身大海。曾樱就决定要为当地人民造一座桥。  但是,海上潮水很大,造桥艰难。退潮时,投下的巨石,即使有几百斤重,一涨潮仍被冲得无影无踪。这要如何是好呢?曾樱真是急得团团转。他在蚶江、石湖拜访了好几位当地老人,但是,谁也拿不出好办法来。有天下午,曾樱从石湖走回蚶江,半路上看见几个小孩子在玩泥沙。他们用一个个蚶蛎壳子装满了沙,排成一列筑了一条长堤。这时,曾樱心里一动,他想:一块块石头投下去会让潮水冲走,如果整体投下去,潮水不就冲不动了。回到蚶江,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工匠,工匠一试,果然见效。不久一条二里多长的通济桥就出现在蚶江、石湖的海滩上。  从此,过往的客商、百姓再无须涉海受风浪之苦了。挑担、推车的还可以安安稳稳地从桥面上经过,真是造福千家万户。  后来,曾樱离开蚶江到其他地方任职,而接替他的官员没有作为,蚶江镇的百姓就上书,希望朝廷能够让曾樱再回蚶江镇任职,蚶江、石湖人民为了纪念曾樱造通济桥的功绩,就在石湖渡头建了一座“再借亭”。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