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回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再生資源回收以物資不斷循環利用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成為全球潮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可持續發展[1]就是,既符合當代人類的需求,又不致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是我們在注意經濟增長的數量,同時要注意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主要的標誌是資源能夠永遠利用,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2]。
產業流程
再生資源回收,一般是指分揀、轉運、加工利用為一體的產業化格局。
規模
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有6700多家,已登記註冊回收網點23萬個,未登記註冊或臨時的回收網點有近60萬個,回收加工處理廠5300多家,從業人員190萬人。根據節能減排的要求,為解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由來
「雙碳」目標的時代背景下,資源循環利用可有效減少碳排放,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2021年7月,國家正式提出《「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文件中強調了資源循環和高效利用。隨着國家積極推進雙循環生態經濟發展,再生資源產業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再生資源行業新業態逐步湧現,行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與此同時,受經濟、技術、市場等因素限制,產業發展尚存精細化分揀水平低、行業管理不規範、小廠散亂污回收、缺乏標準化作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人難招難管難留等行業瓶頸,這也導致國內再生資源的回收率、再生率對比歐美發達國家依然普遍偏低。我國將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完善相關標準體系等方面,加快推進再生資源行業綠色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自2001年以來,我國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據統計,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約10萬家,從業人員約1500萬人,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逐步攀升。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建立起回收網絡,集回收、分揀、集散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逐漸完善。截至2021年底,我國廢鋼鐵、廢塑料、廢紙、廢橡膠等在內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4億噸,回收資源總額超過1萬億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對農作物秸稈、大宗固廢、建築垃圾、廢紙、廢鋼、有色金屬的利用率或使用量作出規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政策支持
同期國務院下發通知為了促進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稅收公平和稅制規範,經國務院批准,決定調整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的增值稅政策,取消了「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其收購的廢舊物資免徵增值稅」和「生產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的廢舊物資,可按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開具的由稅務機關監製的普通票據上註明的金額,按10%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的政策。在2008年12月31日前,各地主管稅務機關應註銷企業在防偽稅控系統中「廢舊物資經營單位」的檔案信息,收繳企業尚未開具的專用票據,重新核定企業增值稅專用票據的最高開票限額和最大購票數量,做好增值稅專用票據的發售工作。在2010年底以前,對符合條件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再生資源繳納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後退政策。
此外,國務院於2010年印發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把回收行業列為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部分,這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的重視,也體現了再生資源回收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可以說這一系列的舉措都將促進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健康穩步快速的發展。我國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具有後發優勢。將再生資源回收工作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這在我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彰顯出這項工作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回收模式
一類是以美國「再生銀行」回收模式為代表的盈利性企業運作模式,一類是以巴西「塞普利」、德國雙元和台灣四合一回收模式為代表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的企業化運作模式。這2類模式只在利益關係與分配方面存在一定差別,在分類目的、主體分工、運作方式等方面並無實質性差別,2者殊途同歸,通過整合業務鏈、交易鏈與利益鏈,藉助利益驅動,發揮政府、排放者、回收公司、資源利用廠家、商品產銷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強化再生資源回收,促進垃圾分流分類和實現企業化運作的目的。
美國再生銀行模式
美國再生銀行是通過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獲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基本思路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重整排放者、商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再生資源交易鏈與利益鏈,通過市場化經營和政府適度補貼,在排放者得到實惠、商家綁定更多的消費者、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獲得穩定的原材料來源和政府減少財政補貼的前提下,提高資源回收率,促進廢棄物分流分類,實現再生銀行(企業)的預期收益與商業運作。
巴西賽普利模式(拾荒者合作社模式)
巴西賽普利是制度創新的成功案例,賽普利通過建立拾荒者合作社,分揀市政環衛部門無償送來的干垃圾,從中回收再生資源,並將再生資源賣給登記合作的回收利用企業,達到強化資源回收和促進垃圾乾濕分類的目的。
德國雙元回收模式
德國銷售包裝物雙元回收系統(DSD)是行業自治的成功典例,也是生產者採用委託方式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成功典例。德國對包裝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頒布了嚴格法規,要求產品生產者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和回收利用包裝廢棄物。為執行法規,德國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行業成立了多家回收企業,如回收工業和企業塑料包裝的RIGK、回收建材包裝和聚氨酯發泡塑料包裝的POR、回收銷售包裝物的DSD等企業,其中,DSD回收的銷售包裝物占包裝廢棄物的比例最大(約48%),DSD的回收成績最為顯著。
德國DSD系統是一個社會企業DSD發起和創建的銷售包裝物回收系統,其運行方式見圖2.4所示,享受政府的免稅政策。1990年底,為了履行政府日益嚴格的包裝法規義務,95家產品生產廠家、包裝物生產廠家、商業企業、運輸企業以及再生加工企業自發組建了DSD企業聯合組織並創建了德國雙元系統,其任務是對包裝廢棄物組織回收、分類、處理、循環使用。已有1.6萬個公司加入,占包裝企業的90%。DSD企業成員按照規定向DSD組織支付一定費用後,就可取得「綠點」包裝回收標誌的使用權。「綠點」標誌表明該商品包裝的生產企業參與了「商品再循環計劃」,並為處理自己產品的廢棄包裝交了費。DSD組織則利用成員交納的費用,負責收集包裝廢棄物並進行清理、分揀及回收利用。DSD通過組織消費者將廢棄物「送」到指定排放點和收運單位到指定排放點將廢棄物「收」走並運輸到廢棄物處理企業,理順了廢棄物逆向物流。DSD的收費標準根據回收包裝物的不同類型,分別按重量、體積或面積進行計算。DSD的主要運作方式是:標有綠點的包裝物從DSD成員生產企業流出,經消費者排放後再由DSD組織認可的收運人(包括DSD成員收運單位和消費者)將其送至DSD成員回收企業進行回收利用。資金流則從生產企業流到DSD組織,再隨包裝物流向收運人和回收企業。對於政府下達的回收指標,DSD組織每年都會進行全國範圍的統計,將經核實後的數據報告提交給國家環境部門,完成了回收指標的工商企業即可按規定獲得免稅。
參考文獻
- ↑ 關於可持續發展與建設:你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在這裡!,搜狐,2022-10-21
- ↑ 生態保護 |生態環境保護,我們這樣做 ,搜狐,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