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们(谭瑞平)
作品欣赏
写给孩子们
亲爱的儿子、女儿:
你们好!
夜深了。忍不住给你们写信,实在是想分享我这次出去的感受和快乐。同时也感谢你们支持和动员,才让我有机会在最美的三月邂逅最美的江南。
船行太湖。水天苍茫间,海鸥在船尾追逐、嬉戏,波涛荡漾中,它们时而振翅飞翔,时而展翅滑翔,时而收翅静卧水面,动,若脱兔,静,如处子,它们是水的精灵,又俨然太湖的王子公主,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乘风破浪,无所不能。那时那刻,我想到了你们,你们若也在,多好!
“七里塘”,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字,却勾起了我对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所有向往。已是晚上,岸边的红灯笼早早都亮了起来,在水气氤氲中影影绰绰,似真似幻,恍觉应是亮了几千年了吧,从人们毗水而居,隔岸相望的时候就亮着吧。现代文明的冲击无时不在,我们遇上的船不是想像中的乌篷船,也没有摇撸的“旧毡帽”,甚至连一句糯糯的吴侬软语也没被听到,颇感失落呵。被马达带着的小木船还是带我们行走在梦中的水乡夜色里。凉风习习,送远了桥头的灯红酒绿,流水潺潺,送来了两岸人家的灯火融融,光影撒金,水亦传情,内心的浮躁渐渐被水气打湿,被月光融化,竟然沉醉不知归途。
七里塘未偿的心愿很快在南浔古镇得到了补偿。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走在“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的南浔,宛如走在一幅画里,河道里挂着红灯笼的乌篷船在摇摆中渐行渐远,远处拱桥里又飘飘然几只小船悄悄探出头来。此岸柳丝轻拂,彼岸桃花灼灼,岸上那座城“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大气古朴,水里那座城静默低调,守候着千百年来的积淀,点缀着时光,静侯着懂得——
这里的人们曾经富可敌国,“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是南浔人巨富的真实象征。高宅大院,中西合璧的当时最奢华建筑见证了他们的荣耀与辉煌,而今那些曾经的人们哪里去了,只留下这些空荡荡的建筑任后人凭吊?也许这真的是鸿商巨贾与家国命运之间不可避免的倾轧与宿命。我们到得这处保存完好的故居正是南浔四象之一的刘氏故宅。也许这座宅院的先人们不会想到,能够让他们几十代人的基业得到保存的恰恰是因为藏书。他们家族崇尚文化,痴爱藏书,财富让他们有能力收藏保养珍贵的独本孤本。因为收藏丰富的藏书楼的存在,连同这座宅院在日寇占领时被一位酷爱中国文化的日军军官保留,战火中幸免于难;在文革中被周总理特意指派军队保护,得以完整保留。书在冥冥之中与这个家族相互成全和庇佑。所以孩子们,爱书吧,没有书,这些南浔的前人们不可能摇着乌篷船把一船船的丝绸摇到大上海,没有书他们也不懂得追寻海上丝稠之路。同样没有书,他们也不会有回报社会的乐趣和胸怀,据说现在的清华助学基金也是这个大宅的主人当年发起奠基的,为此我肃然起敬。
对大上海,我一直是抗拒的,就像在你们的大学志愿书上,我一直拒绝你们填上上海的学校。我以为上海是富人的天堂,是一座市侩的城市,我们只能敬而远之。可是等二分钟之内站在金茂大厦88层的大楼上,360度无死角观望上海时,我折服了,阳光里的东方明珠塔熠熠生辉,黄浦江的水载得动巨轮也呵护着在它怀抱里游弋前行的小船,在这里各色人种汇聚,众生平等,只要你足够努力,在这里开放包容,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所以孩子们,你们还有机会走向更远更高的地方,这个最好的时代早都为你们备好了追梦的翅膀,愿你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前程一定会来找你们。
歌里唱得西湖爱下雨,诗里写得西湖也爱下雨,我们去的那天西湖刚好在下雨。“晴西湖不如雨西湖”,苏堤、白堤、雷峰塔等通通笼罩在烟雨茫茫里,导游小姐随口就来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下将人们带到东坡先生的美妙意境里。导游是位大学毕业就失业,自己考取导游证不足一年的河南女孩,带团经验不足,曾被团里的老头老太太气哭,也曾脾气很冲和老大爷赌气吵嘴,却博学敬业,所到之处尽心讲解而且独到有趣,总是让人心服口服。而28岁剩女的年龄仍然风里雨里独自坚强,总是惹人怜悯。想有一天你们和她一样面临人生的诸多无奈和风雨,会怎样无助呢?而做为父母,哪个儿女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尽量不给导游添麻烦,因为眼前老是晃动你们的影子。
现代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而我更倾向于古人说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藏本。你们在俯案阅尽千山万水,而我却只能慢慢在千山万水间学着去读懂一些东西,学着去感悟一些真谛。我们一样都在路上,一样在前行,愿你们终有一天能走遍千山,纵使身陷泥潭不忘仰望星空,也愿我不变成“过目就忘的邮差”, 变成最好的妈妈!
此致
你们的妈妈
二O一八年四月十日 [1]
作者简介
谭瑞平,1975年4月生人,山西垣曲人。垣曲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