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农耕文明

移除 8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农耕文明''',是指由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 礼俗制度]] 、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其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ref>[http://hb.sina.com.cn/news/j/2018-12-17/detail-ihmutuec9978800.shtml      千年前的农耕文明•雾云山梯田] 新浪网</ref>
== 基本含义 ==
农耕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农耕文明除了带来稳定的收获和财富,造就了相对富裕而安逸的定居生活,还为进一步衍生出高雅的精神文化创造,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农耕文明和[[ 游牧文明]] 在各自的世界里不断发展、演变,由于文明的巨大差异,也是这些人类在性格上和体制上出现了很多不同。在[[亚欧大陆]]的广阔土地中,大陆的北部形成了一条天然的[[草原]]地带,众多的游牧民族生活在此,在大陆的南部及一些中部地区出现了一个个农耕区。从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以及特点来看,农耕文明一直被认为要先进于游牧文明,这不仅仅是因为双方生存方式的不同,更为根本的则是农耕社会的发展进程始终要快于游牧社会。
从当时亚欧大陆各文明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繁荣昌盛之时,位于它们北方的游牧人正处于尚未开化的状态,文明远远还没有产生。农耕文明相对游牧文明既有诸多方面的进步性,并且在这种进步性的长期影响下,农耕文明率先进入了国家形态。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类文明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基础。
22,756
次編輯